早安健康/過敏、慢性食物過敏 如何引起?

【早安健康編輯部】
所謂「過敏」」(Allergy)指的是人體免疫系統的「 異常反應」(alteredreactivity)。一般而言,免疫系統只有在碰到細菌、病毒這些確實會危害健康的物質時,才會啟動免疫機制,希望能將有害物質排出體外、維持體內環境的健康。



但是「過敏」卻是指免疫系統過於「大驚小怪」,把生活中常見的大分子物質(如花粉、灰塵)都認定是入侵者;而慢性食物過敏患者的免疫系統,正是把各種食物都當成了敵人,雖然不至於引起劇烈的排斥作用,各種身體不適的症狀(如疼痛、疲倦)仍會隨之而來。

相對於一遇到敵人就劍拔弩張的「急性食物過敏」,「慢性食物過敏」是一壺溫吞水,不僅可能在進食後數小時或三四天後才引起身體的過敏反應,反應時間還可能持續長達數天到數個月甚至數年;慢性食物過敏的另一個特點是,不馬上發作。又稱之為「不耐受症侯群」。

至於讓免疫系統變得大驚小怪的原因,可能是這個人本身的消化功能不良(例如胃酸與消化酵素分泌不足)、腸道內的菌叢失衡(例如使用抗生素導致腸道內的好、壞菌全軍覆沒),或是體內有發炎反應。

最受到關注的另一個因素,則是「腸漏症」(Leaky GutSyndrome)而導致不必要的大分子進入體內的免疫系統反應。

「腸漏症」是什麼?


許多人聽到「腸漏症」的第一個疑問,就是「腸子怎麼會漏?漏什麼、漏去哪裡?」

陳俊旭博士在《過敏,原來可以根治!》中表示,我們的腸壁是由許多腸壁細胞黏合而成,就像是許多磚頭砌成的牆壁。

照理說,健康的腸壁細胞之間應該毫無縫隙,但是在腸胃道嚴重過敏、發炎的情形之下,腸壁細胞就會一個個腫脹起來,變形的磚塊之間便出現了縫隙。

腸道,是消化系統的一部分。一旦腸壁出現縫隙,就算吃下肚的食物還沒消化成人體能吸收的養分,也很容易從腸壁縫隙滲漏到底下的血管裡。

容易導致腸漏症的10 種因素

1. 腸道壞菌過多:易產生內毒素,改變腸黏膜通透性、增加肝臟負擔
2. 酵素不足(暴飲暴食、胰臟功能不足、切除膽囊):食物分解不完全,大分子過敏原刺激腸黏膜
3. 低胃酸(濫用胃藥):胃酸的酸度不足,食物殺菌不徹底,易致感染、營養不易吸收
4. 酒精:破壞腸黏膜完整性
5. 藥物(長期吃抗生素、消炎藥、化療藥物、中草藥):破壞腸黏膜
6. 垃圾食物、纖維攝取過低(精製食物、三高食物):破壞腸道菌相、腸細胞能量短缺
7. 壓力
8. 脂肪酸不平衡(反式脂肪太多、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太少):造成發炎,引起腸細胞水腫、滲透壓改變
9. 過敏食物攝取(常吃牛奶、蛋白等食物):造成腸黏膜敏感,過敏蛋白滲入血液、淋巴液中,引發過敏反應
10. 感染(寄生蟲、念珠菌慢性感染):皆易引起腸漏

取材自《過敏,不一定靠藥醫》/劉博仁著,新自然主義出版

延伸閱讀
咖啡新喝法!加這3種食材,改善肝臟功能更燃脂
留住花椰菜營養!汆燙時加入一樣東西,維生素C不流失
天然止咳強效組合!蜂蜜水加上1種家中一定有的香料,不再咳不停
驚人奇效!為什麼坐著前彎30秒,半年血管年輕10歲?
花椰菜好難洗?台大教授3步驟洗菜秘訣,農藥不殘留


此為《早安健康》3月號《過敏,9成過敏可以從腸道根治》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萊爾富、OK超商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三本免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