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乳癌早期無感 醫示警「6大徵兆」

乳癌,癌症。(圖/達志示意圖)

▲乳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乳癌一直是台灣女性罹癌率最高的癌症,醫師指出,乳癌風險因子包括「老化、基因變異、環境荷爾蒙暴露、家族史、肥胖及酗酒」,發生初期往往沒有症狀,僅部分病人是因自行摸到乳房腫塊、乳頭不正常分泌物或腋下淋巴腫大求診。

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楊牧峻醫師指出,根據國健署113年12月公布的資料,乳癌是發生率僅次於大腸癌的癌症,雖然乳癌早期手術的五年存活率可以高達99%以上,但若病情進展至晚期,五年存活率將會只剩下40%,若是三陰性乳癌的患者,存活率更可能低至1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牧峻說明,過往乳癌可以根據疾病的荷爾蒙受體與HER2受體的陽性、陰性分為四種類型,當病人確診乳癌,會進行腫瘤切片化驗,以病理染色的方式依據腫瘤細胞的表現判定類型,不同類型會使用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也會擁有不同預後。

「早期的乳癌的術後根據受體類型以及腫瘤大小,有無腋下淋巴轉移等綜合判斷決定是否接受術後輔助性化療、電療或荷爾蒙治療。」楊牧峻解釋,過去癌症以化療為主,能將身體所有細胞不論好壞全部殺死,而後研發出具有專一打擊性的標靶藥物,能直接打擊癌症細胞。

除了上述的分類而近來醫學新增一類HER2弱陽性,這類型的乳癌介於傳統的HER2陽性和陰性之間,過往常被歸類在荷爾蒙受體陽性或三陰性乳癌,因其特性,治療藥物有所不同。而今年二月健保署針對抗體藥物複合物(ADC)有條件給付,這款新款藥物有助提升乳癌HER2受體弱陽性的晚期病人治療。

目前抗體藥物複合物主要作為晚期轉移性乳癌的後線治療選項,但治療方案仍需根據每位患者的病情、基因檢測結果以及整體健康狀況來評估。楊牧峻提醒,定期乳癌X光攝影可以降低41%乳癌死亡率,並可以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因此符合資格的女性朋友務必定期篩檢,未達篩檢資格的民眾亦可自我檢查乳房,早期發現病灶,早期治療。

關鍵字: 乳癌 癌症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