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沖右腳沒感覺+左手腳無力!35歲工程師罹罕見急性脊髓病變

▲▼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謝政達。(圖/國泰醫院提供)

▲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謝政達。(圖/國泰醫院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35歲林先生是電腦工程師,長期有反覆頸部痠痛,曾接受傳統整復調整但未見改善,近期數日內突然惡化為劇烈疼痛,伴隨左手無法握力拿東西、左腳走路會腿軟,且右腳對溫痛沒有感覺,天冷洗熱水澡無感,結果並非糖尿病也不是中風,診斷罹患罕見的急性脊髓病變「布朗-斯奎爾德症候群(Brown-Sequard Syndrome,BSS)」。

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謝政達指出,檢查林先生為頸椎第五六節椎間盤破裂向左側突出,導致嚴重脊髓壓迫,造成急性布朗-斯奎爾德症候群。此疾病症狀以脊髓半側受壓為特徵,表現為同側運動功能減弱及對側疼痛與溫度感覺喪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文獻統計,自1928年首次報導以來,全球因頸椎椎間盤破裂導致布朗-斯奎爾德症候群的個案數,僅約70例,多見於男性,平均發病年齡約47歲,且大多發生於頸椎第五交節椎間盤病變。

謝政達說明,林先生年紀輕輕才35歲就患此病,推估可能與其職業需長期久坐和姿勢不良有關,前述兩者皆會造成頸椎過度負擔,導致椎間盤退化與破裂。

謝政達表示,布朗-斯奎爾德症候群的發病過程快速且具有挑戰性,尤其當症狀初期僅為單側肢體的輕微無力時,容易被誤診為其他脊椎、神經或是急性中風問題,也由於急性脊髓半側受壓的特性,對該疾病的治療目標是迅速緩解壓迫,恢復脊髓的正常功能。

國泰神經外科團隊緊急為林先生進行椎間盤切除手術及活動式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成功移除約1.5公分大的破裂椎間盤碎片,有效減壓脊髓,術後4天左側肢體運動功能顯著恢復,感覺功能也在術後3個月完全正常。

謝政達提醒,當出現頸部疼痛伴隨肢體功能異常,如無法握物、肢體麻木或感覺缺失時,應有高度警覺並尋求專業神經外科醫療評估,避免因誤診或延誤而導致永久神經損傷。亦建議民眾日常需保持良好姿勢習慣、適當運動及定期檢查,不僅有助於預防脊椎退化,避免過度勞損,有效降低脊椎退化與椎間盤破裂的風險,也能降低罹患此類疾病的風險。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