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抽菸卻得肺癌」! 醫點出4原因

▲▼汪建民復出「通告價碼曝光」 謝廠商:立刻讓我有收入。(圖/翻攝自Facebook/汪建民)

▲汪建民曾表示自己不菸不酒,不懂「為何癌症找上我?」(圖/翻攝自Facebook/汪建民)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汪建民罹患肺腺癌第4期,7日晚間不敵病魔離世,享年56歲。他生前無奈表示自己不菸不酒,不解為何癌症會找上他?對此,家醫科醫師許書華指出,很多人不抽菸卻得肺癌,可歸納出「4大可能原因」,包括基因影響、二手菸與三手菸危害、空氣污染PM2.5,以及其他環境因子。她提醒2大高風險族群要做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

「肺癌出現症狀常常已是末期。」書心健康管理診所院長許書華看到汪建民肺腺癌病逝消息,在粉專發文感嘆人世無常。她也藉此衛教「不抽菸卻得肺癌」4大原因,首先是基因影響,若自己一等親或家族內有一位以上的肺癌患者,罹患肺癌的危險性明顯高於一般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者則是二手菸、三手菸的危害。許書華透露,在戒菸門診曾聽到有孩子為了躲避二手菸荼毒,還要配合大人閃避,得「躲到樓上去」,讓她相當氣憤,認為抽菸是個人自由不是不行,但可以遠離家裡或找吸菸專區,不要影響身邊的人,因為不光是二手菸會造成危害,三手菸也會殘留在環境中如地毯、衣服及皮膚,家人接觸到這些化學物質將提高致癌風險。

▲台北市,房價,空污,空氣品質。(圖/記者林敬旻攝)

▲PM2.5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一級致癌物。(示意圖/記者林敬旻攝)

空氣污染PM2.5也不可輕忽。許書華說明,其已被WHO公布為一級致癌物,吸入後會穿過肺泡,進一步至血液循環,長期暴露可能增加肺癌、心血管疾病、氣喘與過敏風險。她推薦國人可下載APP留意空氣品質,當呈現紅爆、紫爆時寧可待在室內、打開空氣清淨機,不要堅持一定要外出跑步。

此外,許書華也提到其他會致癌的環境因子,像是煮飯的油煙、燒香拜拜都會產生細懸浮微粒,建議煮飯時可以戴上口罩並把抽油煙機打開;燒香拜拜則心誠則靈。若本身有使用芳香劑或香水習慣者,則要小心芳香產品內可能的環境荷爾蒙等有害物質。

至於篩檢方面,許書華表示,由於肺癌剛開始通常都沒有症狀,有70%患者在症狀發現後都已進展至末期。因此台灣肺癌學會2015的「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建議,年齡介於55~74歲,吸菸史超過30包年(舉例:一天抽3包、菸齡10年,就是30包年),目前仍在吸菸或戒菸時間尚未超過15年者,建議可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以篩檢肺癌。

▲▼低劑量電腦斷層輻射劑量較低且不需注射顯影劑也不必空腹,檢查過程不到5分鐘即可掃描整個肺部,有過敏體質的民眾可以安心完成檢查。(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下同)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目前唯一具有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許書華接著說,若本身為「2大肺癌高風險族群」,則可接受國健署推動的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每2年1次以公費進行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

1.具肺癌家族史:50~74歲男性或45~74歲女性,且其有血緣關係之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2.重度吸菸者:50~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仍在吸菸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