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褲突染血!她一照「妹妹長斑」愣住 切片慘罹最惡性癌

私密處。(圖/記者李佳蓉攝)

▲醫師示警,私密處也可能長出皮膚癌。(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一名30多歲女子的內褲上不時沾有「不明血漬」,一開始以為是婦科問題,因病灶位置隱密,她好奇地拿起鏡子一照,突驚見兩腿間有塊2公分的黑斑,且中間還有處小破皮,不敢大意趕緊就醫。收治個案的皮膚科醫師吳吉妮指出,檢查時發現女子私密處有塊黑斑「看起來像是一個痣」,中間還有小小紅色的肉瘤凸起,經切片確診為最惡性癌。

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吳吉妮在健康2.0節目中分享該名個案。她說明,女子下體黑斑的切片結果為「黑色素瘤」,由於私密處部位一樣有皮膚分布或黏膜處,包括眼睛都有可能長出黑色素瘤,一定要特別小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黑色素細胞癌常見於肢節末端,臨床症狀色素不平均、不對稱。(圖/李志宏教授提供)

▲黑色素瘤又稱惡性黑色素瘤,是從黑色素細胞發展而來的癌症。(圖/李志宏教授提供)

吳吉妮也藉此衛教「皮膚癌」常見3大類型,最常見的是「基底細胞癌」,佔所有皮膚癌約50%左右,其病灶光亮,看起來像是透亮、帶有光澤的一顆黑珍珠,有可能是平的或微凸。要注意若患部出現慢性潰瘍,同一顆瘤一直在流血、恢復得不好,就要留意了。

吳吉妮接著說明,第二種為「鱗狀細胞癌」,舌頭也會長,為最表面的角質細胞所長出的瘤,通常會較為角化或出現結節,觸感較硬,看起來也會有亮亮的光澤感。有些人的病灶可以長到很大、很硬一顆,顏色偏紅。相較於基底細胞癌,麟狀細胞癌的惡性度稍微高一點,有擴散機會,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

最惡名昭彰的則是「黑色素瘤」,吳吉妮說,其只佔皮膚癌總數的7%,但因有擴散到全身,包括腦部、肺臟及肝臟的可能性,因此惡性度最高。她也提醒國人,當發現身上的痣或黑斑呈現不規則、長得很奇怪等特性就得就醫檢查。

▼惡性黑色素瘤ABCDE自我檢查指標。(圖/記者洪巧藍攝)

▲▼皮膚科醫學會籲正視惡性黑色素瘤「痣」命。(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蔡呈芳曾在《健康2.0》頻道中衛教「這5種痣最危險,快學自檢防癌變」,他提到,每個人身上都有些痣,對於民眾而言,只要臉上、身上存在黑色凸起都稱為「痣」,不過在醫學上有些僅為單純性老化皮膚增生的脂漏性角化症。雖然99%以上的痣皆為良性,不過若冒出「最惡性的黑色素瘤」,務必盡速治療。

臨床上該如何區分是單純的痣,還是致死率極高的惡性黑色素瘤?蔡呈芳教你從「5大痣相」自我檢測

A(Asymmetry 對稱性):把痣「劃十字」切成上下左右四塊,若上下不對稱、或左右邊不對稱就得小心。

B(Border邊緣):痣的邊緣、界線不平整不清晰,若痣的一邊糊掉或是「長出手或腳」,這種不光滑的痣也得留意。

C(Color 顏色):痣黑得發亮或淺淺灰色都好,一旦顏色越不均勻或顏色越多,就得提高警覺。

D(Diameter 直徑):直徑大於等於0.6公分,就得高度懷疑可能是惡性黑色素瘤。

E(Evolving 改變):當痣出現異常凸起,特別是表面產生變化,像是原本長毛的痣掉了,或是皮膚潰爛不會癒合,可能就有問題。

蔡呈芳強調,惡性黑色素瘤若未在第一時間發現、治療,一旦跑到淋巴結或有系統性轉移,死亡率相當高,民眾務必留意。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