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結束「必做1動作」揪癌症!醫:25歲後長惡性腫瘤機率增

▲▼女性在洗澡時,可一手放於腦後,以食、中、無名指三指的指腹,由乳頭開始,由內向外檢查,感覺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圖/亞大醫院提供)

▲每個月經期後1~2天可「自我檢查」胸部是否有種塊。(示意圖/亞大醫院提供)

文/常春月刊

由於乳癌是女性第一好發癌症,因此,女性要有自我篩檢的概念,藉由適當的乳癌篩檢方式來降低乳癌的死亡率,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

乳房自我檢查是一項非侵襲性的篩檢,但大部分的女性都沒有常常並規律的施行檢查。其實,女性可以利用每天洗澡時段,在鏡子前面觀察自己的乳房狀況,天天觀察就很容易察覺有異狀,進而早點治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女性在每月的月經結束後1~2天的乳房較軟,此時做檢查比較不會痛且會比較準確;停經後的女性,則是每個月固定一天做自我檢查。如果檢查時發現任何不對勁,或是察覺到以前所沒有的乳房變化,就需要找專科醫師檢查,看是否有任何異樣。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部定教授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專任主治醫師杜世興表示,雖然乳癌常常以乳房硬塊為表現,但有時也不一定摸得到,所以,平時也需注意是否有乳房皮膚問題、留意乳頭是否有異樣顏色或出血分泌物、乳頭皮膚是否有濕疹、落屑,因為乳頭有異常分泌物或是皮膚變化,通常也是乳癌的症狀之一。

乳癌,胸部。(示意圖/達志影像)

▲乳癌為女性第一好發癌症,過了25歲的女性長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慢慢增加。(示意圖/達志影像)

乳房檢查2步驟

Step1‧看一看:仔細看看乳房兩邊大小是否對稱、有無不正常突起、皮膚及乳頭是否有凹陷或濕疹等。

Step2‧摸一摸:胸部先上好肥皂水,將手指併攏伸直以指腹輕壓和深壓乳房。可由乳房最外圍開始做螺旋環狀順時針方向檢查,逐漸向內直至乳頭處,約3~4圈的地毯式徹底檢查,至全部乳房與周邊(包括鎖骨下方、胸骨中線、肋骨下線及腋下)皆有檢查到為止。

乳癌篩檢3利器

1.乳房攝影

乳房攝影篩檢因需要稍微壓迫乳房檢查,可能會造成檢查時的些微疼痛或不適感,但此檢查不僅可以發現無症狀之零期乳癌,以異樣鈣化點為表現之乳癌或在腫瘤0.5公分大小時即有機會被檢測出來。因此,透過乳房攝影檢查來早期發現是否有癌症的病變,是個不錯的方式。

歐美國家的研究也證實,50歲以上婦女定期接受乳房攝影篩檢,可降低20~30%的乳癌死亡率。因此,建議40歲以上的婦女及30歲以上的高危險群每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而台灣的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則是建議45~69歲的婦女,每2年至少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

2.乳房超音波檢查

乳房超音波常用於乳房攝影出現檢查結果異常時,更進一步的檢查項目。不過,超音波檢查需要有經驗的醫師,加上沒有固定的診斷標準,因此,較少拿來做為篩檢工具。此外,有些乳癌前期出現的微小鈣化,也是超音波的盲點。

3.核磁共振

使用核磁共振來檢查乳房,對於乳癌篩檢的敏感性接近100%,是目前敏感性最高的檢查。不過,此檢查方法的價格昂貴、檢查時間較久,而且必須注射顯影劑(對某些人的體質可能會造成過敏),並不適合用來做一般社區或大眾化的篩檢方式,較適合用於乳房有人工植入物的婦女,或傳統影像學診斷結果莫衷一是的時候。

定期篩檢不可少

許多女性的觀念中,常會覺得自己平常生活作息正常、家族中無乳癌病史、平時多少有做運動等,就應該不會得到乳癌,因此沒有做乳房檢查的必要性。杜世興則表示,女性在乳房完全發育之後,就開始陸續有一些乳房問題發生;年輕女性比較常見的是良性纖維腺瘤、纖維囊腫變化等,而25歲以上的女性產生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其實就慢慢增加。

因為零期乳癌(即原位癌)可能無任何臨床上症狀,但是卻會以異樣微小鈣化點為表現,所以,可以透過乳癌篩檢中的乳房X光攝影,早期發現症狀並治療。若屬於是理學檢查無法觸診察覺出來的乳癌類型,就需要安排乳房超音波或是更高階的乳房檢查。

特別建議20歲以上(或是開始來月經)的女性,即便乳房沒有特殊症狀或是異常,每1~2年仍應該找專科醫師做一次乳房檢查。因為隨著年紀的增加亦增加乳癌罹患的機率(尤40~50歲是乳癌的好發年齡),年長的女性更要好好的保健,並最好每年就做一次乳房篩檢,才能真正的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

延伸閱讀:

·臺灣年輕乳癌高歐美2倍!醫示警「外食1動作」不OK 影響荷爾蒙、增罹癌率

·女性朋友晚上別再做1件事,否則會提高乳癌風險;吃乳製品有助壽命延長,但這一種反效果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