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罹巴金森生活無法自理!靠「腦深部電擊刺激術」恢復 還能織毛衣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曾冠穎與巴金森病患龐小姐。(圖/記者洪巧藍攝)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曾冠穎與巴金森病患龐小姐。(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57歲的龐小姐罹患巴金森氏症,發病初期發現自己常想吐、有便秘的狀況,後來手一直抖動,嚴重到無法處理生活大小事,即便使用藥物治療,仍漸漸失去控制。她在發病滿5年後決定接受腦深部電擊刺激術(DBS),術後兩周就可以擺脫輪椅自行行走,現在包含買菜、下廚、打毛衣等精細工作都不成問題。

收治個案的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曾冠穎表示,巴金森氏病是僅次於失智症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是因為腦部黑質區域的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而造成顫抖、僵硬、步態異常等動作障礙。然而,在臨床上巴金森氏症罹病初期並不是一個容易診斷出來的疾病,因為它所表現的症狀與老人退化極為相似,患者往往到病程較為嚴重時,才來醫院就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曾冠穎指出,當病患確定是巴金森氏症後,需開始使用增加腦內多巴胺或是改善巴金森症狀的藥物,但隨著病情的進展,此時這些藥物會引起ㄧ些行動不良的副作用如異動症。以及左旋多巴胺經長時間服用後,並不再具有最初時的療效,而產生時能控制,時而惡化失去正常活動能力的交替反應,此時便應考慮手術治療。

曾冠穎說明,腦深部電極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 DBS,是應用微創腦外科手術,把電極導線植入預定的腦組織內,再透過延長線連接到神經刺激器;而神經刺激器一般是植入皮膚之下,其大小和心臟節率器相似。術中病患可於清醒狀態中與醫師做雙向的溝通,及時對植入電極位置做再三的確認,並且直接施予測試及治療。

透過這樣的方式,可舒緩巴金森氏症患者所產生的動作暹緩、失調、肌肉僵硬或顫抖症狀,也可明顯降低藥物產生動作失能的副作用,曾冠穎指出,術後大部份患者的復原速度很快,且在治療調節刺激器的參數期間幾乎都不會有不適感出現,一周後病患即可出院,並回到正常生活,口服藥物也大幅減少,只需定期回診讓醫師調整刺激器的參數。

曾冠穎表示,DBS 已成為治療巴金森氏病最有效的手術方式之一,不過目前健保是有條件給付,需符合:1、屬原發性巴金森病,2、發病五年以上,經評估為藥物治療至少一年以上無反應者(顫抖),或因長期服藥後產生不良反應而無法持續服藥者,3、病人無失智症、無其他嚴重的內外科疾病、無藥物無法控制的精神疾病,4、病人腦部磁振造影(MRI)檢查正常等條件,否則必需自費。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