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防猝死!專家提保暖3建議:慎防從室內到戶外「瞬間溫差」

▲▼行人,路人,低溫,口罩,寒流,冬天,濕冷,保暖,禦寒,羽絨衣,冬衣,冬季,東北季風,大陸冷氣團,氣象,降溫,天氣配圖。(圖/記者李毓康攝)

▲接下來仍然是寒冷天氣,資料照。(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過去幾天因為寒流,全台各地出現多起天冷猝死案例,而明天起又有一波大陸冷氣團南下,對於長者、一般民眾健康都是一大考驗。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特別提出3點保暖建議,他也提到,現在更常見問題是從溫暖的室內到戶外的瞬間溫差,建議如果使用暖氣,出門前可以先關閉暖氣,讓自己在室內稍微適應一段時間,添加衣物之後才出門。

這幾天因為天冷就醫個案頻傳,除了長者,也有些青壯年個案,張自強分析,最主要的問題可能是民眾在室內都有電暖器、空調等讓環境保持溫暖,但一走出室內空間就遭遇戶外寒冷空氣,如果本身有慢性疾病,血管收縮影響血流,就會引起心血管疾病、猝死。同樣情況也可能發生在搭車,車內有暖氣保暖,但一下車就接觸冷空氣,瞬間的溫度劇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自強建議,如果室外氣溫低,從室內溫暖環境出門時,必需注意讓「兩邊氣溫不要落差太大」,避免氣溫驟變造成的不適應,可以先關閉暖氣,讓自己在室內稍微適應一段時間,添加衣物之後才出門。

而保暖建議其中之一,就是「戶外活動配件齊」,張自強指出,在寒冷天氣到戶外活動時,帽子、圍巾、口罩、防水手套、防滑鞋子等缺一不可,以增加戶外的抗寒。

外出時可以洋蔥式穿著,先穿著保暖的衛生衣,再加上背心或毛衣,外套可選擇具有防風雨功能的,以免因為天冷潮濕影響到外套的保暖功能。此外,要注意手腳的保暖,不論在室內或戶外,穿著襪子及戴手套,當手腳保暖足夠後,身體比較不易感到寒冷。

第二要注意「起床暖身再下床」,張自強表示,天氣寒冷睡醒後可以在被窩內先活動身體的關節,從遠端的腳部、膝蓋、大腿、手部、手肘、肩膀,到腹部、脖子、頭部等,每一個關節處活動十次,等身體暖活後再起身下床,可以避免因溫差太大造成的病變。

張自強也建議,平時也可以利用彈力帶或是治療球,做些伸展運動訓練肢體平衡,也可以避免突然的姿勢改變身體不穩而造成下床時跌倒。

最後是「電器使用重安全」。張自強提醒,若在室內有使用電暖器等相關設備時,需要注意通風及用電安全,尤其若是煤油款的電暖器,恐怕在使用中消耗過多氧氣而影響呼吸,甚至一氧化碳中毒;至於一般陶瓷電暖器比較沒有一氧化碳中毒疑慮,但是還是要窗子開小縫讓空氣流通,避免因為使用過久室內空氣過於乾燥,影響舒適度,有些人皮膚也會因此變乾燥。

此外,因為電暖器或是除濕機等一般用電量較高,避免與其他電器共同使用,當使用完畢或外出時,一定要拔掉插座,以維護用電安全避免發生意外。

張自強最後提醒,長者和一般民眾外出時可以做好保暖工作以及到人多的地方戴好口罩,除了可以增加自我保暖防護力,更可以健康平安度過聖誕,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關鍵字: 寒流 冷氣團 保暖 猝死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