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月掛6次急診!國一妹胸悶「找不到病因」 醫翻住院紀錄秒懂

▲▼。(圖/翻攝pixabay網站)

▲國中妹一有考試就會胸悶、心悸,媽媽心急如焚多次帶她就醫檢查。(示意圖/pixabay網站)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中部一名國一妹常在上課中突發胸悶、心悸、冒冷汗及呼吸喘,一個月進門、急診6次,媽媽每次接到學校通知都相當憂心,趕緊帶她就醫做各項檢查,卻都正常找不出病因,她擔心是孩子小時候的心臟問題導致「一有壓力就有症狀」,醫師決定收住院,一再檢查都無異,就在看了住院時的醫療及護理紀錄有了新發現,可能是交感神經在作祟。

急診科醫師魏智偉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國一妹就診時「所有能做的檢查都做了」,甚至還掃了心臟超音波都無異狀,仔細問診後發現她這幾次不舒服都發生在學校有小考,「心中就暗暗覺得她沒辦法去調適這壓力,但沒辦法跟媽媽講明。」家長擔心是否為幼時的心臟問題導致有壓力即引發不適,因而收住院檢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魏智偉坦言,其實住院也沒排什麼檢查,因為在急診時「能做的檢查幾乎都做了」,不過看了住院時的醫療紀錄及護理紀錄發現,「醫生跟護士在跟她聊天」,為她加油打氣,希望壓力別這麼大,應適度調節放鬆,經過後續檢查也都正常、平安出院。

▲▼1個月掛6次急診!國一妹胸悶「找不到病因」 醫翻住院紀錄秒懂。(圖/截自《醫師好辣》YouTube)

▲醫師翻開住院醫療紀錄發現,妹妹是壓力太大難以調節而引發不適。(圖/截自《醫師好辣》YouTube)

魏智偉指出,在人生很重要的場合常會有些失常現象,大多是交感神經在作祟,可能因患者自我要求高,而導致重要時刻出現心跳加速、過度換氣而引起不適。他直言,很多時候是心理影響生理,除了透過腹式呼吸法以調節自律神經外,也必須「好好準備自己」在面對重要場合時才能更有自信克服難關。

腹式呼吸法該怎麼做?精神科醫師陳秉彥曾在節目《健康2.0》分享,透過這樣的呼吸方式可以放鬆「副交感神經」,步驟非常簡單,首先坐在椅子上,雙腳貼地,過程中謹記「336口訣」,利用鼻子吸氣3秒,讓肚子出現鼓脹感,接著憋氣3秒,最後吐氣6秒。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