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最危險的腹部脂肪可能會讓罹患糖尿病風險高5至10倍。(示意圖/取自Pixabay)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台灣這20、30年來,肥胖盛行率愈來愈高,醫師提醒,國內已有30至40%人口有過重或肥胖情況,尤其又以肚子大的「腹部脂肪」最為危險。以數據來看,腹部肥胖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5至10倍,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更是一般人的2倍,若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男性超過90公分就要當心了。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祝年豐在《健康2.0-名醫觀點》提到,有一句俗諺說「澎肚短命」,指的是肚子愈大,命可能愈短。醫師表示,肚子大在醫師眼中並不代表愈有錢,其實是意味著人的心臟血管疾病風險愈來愈增加,因為身體脂肪堆積在腹部內臟,會造成血脂、血糖,甚至血壓升高。
祝年豐指出,堆積在內臟的脂肪是壞的脂肪,並不像「皮下脂肪」是好的脂肪,因此腹部肥胖者,罹患糖尿病風險是5至10倍、罹患心臟病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原因就來自,這些內臟脂肪會分泌脂肪細胞激素,但可能不是好的東西,像是介白素-6、腫瘤壞死因子等,會造成胰島素抗性、血壓升高。
▲醫師強調,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男性超過90公分就要當心了。(圖/翻攝自《健康2.0-名醫觀點》)
祝年豐說,也因此近幾年常談到的「代謝症候群」就是以腹部肥胖為最重要因素。假設有腹部肥胖問題,8成可能都有代謝症候群,甚至有其他合併症。醫師提及,近年以「腰圍」作為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預測因子,相較於BMI更為準確。
至於腹部肥胖定義,祝年豐說明,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就會認為是腹部肥胖或內臟型肥胖,腰圍每增加1公分、血壓就可能升高1至2毫米汞柱,血糖也會加2至6%,都可能造成心血管代謝疾病的風險。醫師強調,運動、飲食控制都相當重要,主要是以治療性生活型態計畫,相較於自己制定隨意吃喝、運動,要更積極在飲食管理及運動上做出規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