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再進化 中醫大新竹附醫引進「AI內視鏡」協助診斷

▲美國的目標是,人工智能與無人機合作。(圖/取自免費圖庫Pxfuel)

▲近日AI話題再度熱燒,事實上AI科技應用醫療已多年,近日中醫大新竹附醫就引進AI內視鏡提高診斷率。(圖/取自免費圖庫Pxfuel)

記者陳凱力/新竹報導

日前一名約50歲因腹痛、血便的患者到中醫大新竹附醫求診,醫師以AI內視鏡為患者進行大腸鏡檢查,透過AI內視鏡主動辨別,以藍色小框框的方式,提醒醫師要注意該處可能出現疑似瘜肉或腫瘤,醫師再以肉眼和臨床經驗判斷,透過AI智慧輔助提醒,讓檢查更精準。

近期超夯的AI話題不斷引起討論,AI科技從資料查詢、寫作、計算、繪圖甚至到自動駕駛,應用範圍可說是「只有更廣沒有最廣」,事實上AI應用可不僅如此,就連醫療檢查中AI也進步到輔助診斷的角色。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近日就在院長陳自諒的支持下引進AI內視鏡,用於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工智能再進化 中醫大新竹附醫引進「AI內視鏡」協助診斷。(圖/中醫大新竹附醫提供)

▲▼透過AI內視鏡主動辨別,以藍色小框提醒醫師可能出現疑似瘜肉或腫瘤,醫師再以肉眼和臨床經驗判斷,讓檢查更精準。(圖/中醫大新竹附醫提供,下同)

▲人工智能再進化 中醫大新竹附醫引進「AI內視鏡」協助診斷。(圖/中醫大新竹附醫提供)

這套AI內視鏡是將原本的內視鏡設備加上AI軟體應用,透過光學偏光模式,在檢查時透過自動辨識、分析圖像等數據提供有價值的診斷與治療建議,陳自諒院長也以「內視鏡2.0」來稱這套「AI內視鏡」。

舉例來說,AI內視鏡可在檢查腸胃道時,通過內置的鏡頭拍攝患者消化道內部影像,利用計算機計算與資料庫進行分析,在內視鏡檢查時主動標記出「平坦型」或是容易被遺漏的大腸瘜肉、消化道早期癌變,甚至能夠協助診斷良性病灶或惡性腫瘤,大幅突破過去「人眼診斷」的盲點。

▲人工智能再進化 中醫大新竹附醫引進「AI內視鏡」協助診斷。(圖/中醫大新竹附醫提供)

▲AI內視鏡透過光學偏光模式,在檢查時透過自動辨識、分析圖像等數據提供有價值的診斷與治療建議。

內視鏡室主任范峻維表示,這套AI內視鏡設備於歐洲、日本已使用多年,台灣則在今年初才由衛福部核定「LCI (Linked color imaging)及BLI (Blue light imaging)」雙光學先進技術,相信在AI高科技的協助下,能夠大幅提高檢查的精準度,與精確的治療方式。

關鍵字: AI內視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