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困難當心是「食道遲緩不能症」引起。(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30歲的吳先生這一年來覺得吃東西時「吞嚥困難」,常常需要喝大量的水幫助吞嚥,一年下來體重漸漸少了20公斤,就醫檢查才知道有嚴重的食道擴張,後經胃鏡、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算是罕見的「食道遲緩不能症」,經內視鏡肌肉切開術才改善問題,飲食逐漸恢復正常。
收治該病例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熹昌指出,根據研究,食道遲緩不能症每年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口中只有1到2人」,此疾病可能同時發生於男性或女性,任何年紀都可能發生,不過大部分主要發生在「30歲到50歲」的患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在治療上,李熹昌表示,治療食道遲緩不能症的方法分為保守治療與外科手術兩類,保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局部肉毒桿菌注射及氣球擴張術等,氣球擴張術效果較明顯但有食道破裂的風險,大多數的病患常常復發需要接受多次的擴張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則是直接對食道下端的括約肌進行切開,效果相對明顯持久,但因為食道下端括約肌的整層切開,手術中需要同時執行胃底摺疊術,否則患者術後會有嚴重的胃食道逆流現象。
李熹昌提醒,臨床症狀以「漸進式吞嚥困難」表現為主,其他症狀包含胸痛、胃酸逆流、營養不良及體重減輕等症狀,從有症狀到確定診斷,平均約2年,有疑似問題的民眾要儘速就醫檢查。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