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酒精消毒異膚控制差 勤勞保濕搭止癢藥膏助脫離困境

文/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部主任洪誌聰醫師

異位性皮膚炎是台灣常見過敏疾病,患者皮膚容易乾燥、脫屑,遇到過敏原或是汗水就起疹發癢,且愈抓愈癢。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部主任洪誌聰說,異膚病友皮膚屏障比較脆弱,新冠疫情期間,有些病友因頻繁使用酒精,雙手異膚控制不佳,甚至搔抓到流血流組織液。提醒病友,異膚需長期保養、勤做保濕,適當搭配外用藥膏維持膚況。若擔心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有副作用,也有不含類固醇藥膏可選。

異膚患者先天皮膚乾 勤做保濕是避免惡化第一步

洪誌聰說,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通常幼年發病,發作時奇癢無比且會反覆發作,搔癢症狀在夜晚更是明顯、嚴重,也常讓患者夜不成眠、生活作息大受影響,照顧年幼異膚患者的家長也苦不堪言。搔抓會讓皮膚發炎的更厲害,很多家長都禁止小朋友抓,但關鍵不是禁止,而是找到適當方式控制癢感,小朋友自然就不會陷入搔抓惡性循環。
洪誌聰給病友上的臨床第一課,都是從病患教育開始。不要過度清潔、每天都要做好保濕,如果天熱流汗,要先用按壓方式擦掉汗液,且要挑選喜歡用的乳液,當感覺皮膚乾燥時就要補擦,千萬不能等癢了才擦。有些人以為塗乳液是是全身都要塗而嫌麻煩,但出門在外,只要加強補充出現乾燥的局部皮膚就好。如果患部發癢,再薄薄塗上外用藥膏。

洪誌聰說,臨床上治療異膚還有很多武器可用,包含:外用藥膏、照光治療、口服藥物和生物製劑等。用藥選擇不僅考驗醫師溝通技巧和家長接受度,也是目前治療小病人常遇到的困境。他曾遇過一名國中病人,每天因異膚癢到睡不著、書也沒辦法唸,必須每天吃類固醇緩解,但藥量之大可能影響發育,在建議換藥的過程也與家長反覆溝通,才讓家長放心。

▲▼異位性皮膚炎。(圖/洪誌聰醫師提供)

▲醫師提醒病友和家長應和醫師充分討論、配合治療。(圖/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部主任洪誌聰醫師提供)

非類固醇藥膏 安全性高刺激感低 助異膚患者脫離困境

門診中常有家長對類固醇藥物心有疑慮,洪誌聰說,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藥物確實可能造成水牛肩、月亮臉等副作用;長期外用類固醇藥膏也可能讓皮膚萎縮、微血管擴張,如果患部位於臉部、靠近眼部的地方,不僅有影響美觀之虞,也有造成青光眼、白內障等影響視力的風險。

洪誌聰表示,目前台灣已有3款不含類固醇的異膚外用藥膏,其中一款降低誘發發炎反應激素(PDE4)的藥膏,安全性高、引起的皮膚灼熱感刺激感較低,對於皮膚較為敏感部位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洪誌聰也提醒,臨床上曾看到病友不想看西醫、畏懼類固醇,轉而尋求中草藥、調體質等,狀況沒有改善,還全身紅通通引發紅皮症。雖然許多人聞類固醇藥物色變,但嚴重急性期時,類固醇藥物也是該用則用。病友和家長應和醫師充分討論、配合治療,當病況穩定,就不需要使用類固醇藥物,甚至輕度患者只要做好保濕、搭配用藥、藥膏止癢就能穩定與異膚共處。

關鍵字: 異位性皮膚炎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