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一樣會腹瀉血便!醫曝「5大警訊症狀」:恐變腸癌

▲廁所,便秘,大便。(圖/記者周宸亘攝)

▲潰瘍性結腸炎也會有腹瀉和血便症狀。(圖/記者周宸亘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血便、腹瀉不一定是大腸癌!醫師指出,臨床上遇過不少患者有血便和腹瀉問題,檢查發現屬於「腸道發炎」,其中常見「潰瘍性結腸炎」,症狀和大腸癌等疾病症狀類似,以致部分患者未能及時警覺就醫,建議民眾可留意「腹痛、腹瀉、血便、體重減輕、發燒」潰瘍性結腸炎5大常見症狀,若未及時治療,也要當心「腸炎」變「腸癌」。

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理事長王鴻源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是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好發於20-40歲的青壯年族群,主要是因為人體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導致腸道過度及持續性的免疫發炎反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根據健保重大傷病登記,台灣潰瘍性結腸炎盛行率每10萬人口約有13名,近年發生率及盛行率逐年上升,盛行率14年大幅增加5.1倍,推測除了與國人飲食西化、環境變遷有關,其中「國人對發炎性腸道疾病認知提升」也是重要原因。

▲▼   漢堡,速食          。(圖/pixabay)

▲醫師指出,國人飲食西化也可能是腸道發炎頻發的因素之一。(圖/pixabay)

值得注意的是,潰瘍性結腸炎疾病症狀包括持續腹瀉、腹痛、血便、大便解不乾淨感覺等,並不具特異性,與大腸激躁症、感染性腸炎,甚至大腸癌等疾病症狀類似,以致部分患者未能警覺與及時就醫。

王鴻源說,臨床診斷潰瘍性結腸炎需透過瞭解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潰瘍性結腸炎常見「腹痛、腹瀉、血便、體重減輕、發燒」等症狀,而內視鏡為必要檢查,如有懷疑時也可直接進行切片,對於疑似潰瘍性結腸炎的病人,也可給予傳統X光素片或使用造影劑,必要時可配合其他影像檢查,如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瘻管攝影等。

另外,潰瘍性結腸炎的影響不僅止於腸道,部份病人會有腸道外症狀,最常侵犯器官為「關節、皮膚及眼睛」,會造成周邊關節炎、脊椎炎、結節性紅斑、壞疽性膿皮症、眼睛虹彩炎等等。

王鴻源提醒,如有腹瀉、腹痛、血便、貧血和體重減輕等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應提高警覺,盡早就醫尋求協助,潰瘍性結腸炎病友積極與醫師配合,規律治療,避免腸炎變腸癌。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