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動作先別做」就瘦了!心理師驚曝:運動不是用來減肥的

NIKE女子半馬1萬8千名女性跑步展現正能量a(圖/ETtoday新聞雲示意圖)

▲心理師指出,運動並非用來瘦身,而是讓身心健康。(示意圖/ETtoday新聞雲示意圖)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減肥是許多人一生的課題,但時常在還沒看到成效前,就身心壓力大失望想放棄?諮商心理師蘇琮祺發文提醒,瘦身之前有3動作「先不要」,包括先不要天天量體重/體脂率/腰圍、先不要去運動以及先不要計算熱量,他認為以健康的方式對待身體、均衡飲食、適度運動與學會營養概念與食物分類,就能在吃飽喝足下順利剷肉。

蘇琮祺在粉專《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分享減肥前,3動作「先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先」不要天天量身體指標(體重/體脂率/腰圍)

應該先把時間精力放在吃對、動夠與睡飽上,只要用健康方式對待身體,身體的各種數字自然會朝健康方向前進。蘇琮祺建議,應該配合不同的瘦身階段而採取適當的測量頻率,因為身體指標並不會因行為改變而出現立即變化,所以天天量體重,在瘦身初期並不是理想的回饋指標,反而會讓你患得患失。

蘇琮祺指出,在減重初期每週測量1次各項身體指標即可,調整生活型態原本就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壓力,先減少各種數字所帶來的額外壓力,讓你更專注在該做的任務上。

然而,在達到所期待的身體指標數字後,蘇琮祺鼓勵能「天天」量體重,因為這時的數字能讓你對身體狀態更加有覺察,也能在數字出現變化時,適時地調整飲食、運動與睡眠。

▲▼網搜「3個方法」教你量出精準體重             。(圖/Unsplash、Pixabay)

▲在減重初期天天量體重容易患得患失。(示意圖/Unsplash、Pixabay)

2.「先」不要去運動

以為運動就會瘦?蘇琮祺說,其實運動不是用來瘦身,而是讓身心健康的,「因為透過運動來瘦身的效率極差」。他舉例,如吃下一碗泡麵的熱量,可能要跑步1小時才能被抵銷,而爬樓梯1小時才能消耗剛喝下肚的珍奶熱量。而且透過運動減重,在部分人身上還會出現促進食慾的現象,錯誤運動觀念反而越動越胖。

蘇琮祺認為,過度激烈或錯誤運動方式可能造成身體傷害,使你活動機會變得更少、結果變更胖。要是本身沒有運動習慣,突然開始運動也會增加壓力。因此他提醒,在瘦身初期,應先將重心放在調整飲食上,再慢慢增加活動量,而非要求自己努力運動。

但也不能因此不運動,蘇琮祺說明,瘦身的基礎是均衡飲食,透過調整飲食,身體自然會瘦下來,而運動則能維持瘦身成效和促進身心健康。肌力訓練有助於增加肌肉量、提升身體代謝率;而有氧運動則有益於心肺和大腦功能,讓你更能感受快樂與幸福。

吃午餐,吃麵,吃東西,貪吃鬼,大胃王。(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食物對人類而言意義多重,並不是只有數字和營養組成。(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3.「先」不要算熱量

人會瘦,是因為熱量赤字。不過蘇琮祺坦言,「我真的就是不太會也不喜歡算熱量,也覺得計算熱量不太符合人性。」食物對人類而言有多重意義,並非單純是熱量數字及營養組成,還蘊含心理需求和社交意涵,他舉例500大卡的蔬果與炸雞薯條,熱量雖相同,卻帶來不同感受和體驗,差別在於是否能覺察這些食物帶給你哪些滿足,進而適當調整攝取份量,別忘了數字減損了飲食帶來的樂趣。

「學會計算熱量是件重要的事情,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蘇琮祺表示,大多想瘦身者,只要學會營養概念與食物分類,再加上對飲食過程更有意識和覺察,幾乎能在吃飽喝足又享受狀態下順利剷肉。倘若對體態或體能有更高要求,又或者身體狀態需調養者,那麼計算熱量就變得很重要。

沒買到會哭!「這款衛生紙」抽10張不用1$ 買起來囤抗漲價

抗菌防蟎「超大罐洗衣精」下殺!4入只要399$

►一鍵秒消毒~「充電款酒精槍」抗疫必敗!超長續航力夠省力

「舒酸定抗敏牙膏」一條只要76元!8入必買一組起來囤

台灣首賣!獨家「花月嵐」大蒜拳骨拉麵 一盒不用75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