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原因罹乳癌風險增!營養師:35歲後變胖小心了 吃6食物降發生率

小腹。(圖/記者李佳蓉攝)

▲營養師提醒,有研究已證實,某些事件可能會影響癌症發生率,包括35歲後體重增加等。(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歌手朱俐靜從《超級偶像》出道,2020年罹患乳癌,抗癌2年仍不敵病魔於7月3日逝世,親友粉絲悲慟不捨。對於乳癌的危險因子不外乎是抽菸、喝酒等,其中家族史更是醫師們極力呼籲一定要按時檢查的危險族群之一。但除了健檢防範,營養師提醒有4件事「容易增加乳癌罹患機率」,千萬要留意。

對於朱俐靜的癌逝,各界除了不捨,也十分震驚。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且有年輕化趨勢,相關衛教醫師們也多次宣導。營養師程涵宇就曾分享,4種生活模式,足以影響乳癌或其他癌症的發生率。首先,「輪班工作、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本身就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狀況,但營養師更詳細的說明,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將正式將輪班、熬夜列為可能的致癌因子(2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程涵宇解釋,夜晚因為工作不睡覺的女性,暴露在日光燈下會抑制在夜晚分泌的荷爾蒙「褪黑激素」,血液中褪黑激素減少時,乳癌或其他癌症的罹患機率就會增高。

第二、「35歲後體重增加」程涵宇指出,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和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的報告指出女性從35歲到50歲間體重增加超過30公斤,將有223%的乳癌風險,換言之,在35歲之後體重增加的越多,罹患乳癌的風險越高。

熱食,塑膠袋裝熱食。(圖/記者嚴云岑攝)

▲國內研究發現,塑化劑確實與乳癌相關,日常生活應使用正確且耐熱的容器。(示意圖/記者嚴云岑攝)

另外,腰圍愈大「罹患乳癌、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以及大腸癌」的風險相對增加。程涵宇表示,「高脂肪飲食」,尤其又以動物性脂肪更會增加乳癌發生率,可能原因為「高脂肪的飲食通常缺少膳食纖維」,且高量的脂肪會增加雌激素,增加乳癌發生機會。

最後,「塑化劑」更是日常生活隨處都會遇到的,程涵宇指出,國內研究發現乳癌的確與塑化劑有關,除了與塑化劑暴露量以外,也與人體代謝塑化劑的能力有關,若暴露在高濃度塑化劑下,乳癌風險會增加1.9倍,尿液中有較高濃度塑化劑代謝物MEHP者,乳癌風險也會增加1.8倍,無法完整代謝塑化劑的婦女,罹患乳癌機率更是3.4倍。

程涵宇強調,接觸殺蟲劑及在塑膠物質中發現的被稱為內分泌干擾物的化合物,可能會增加患乳癌的風險,日常生活中應使用正確、耐熱的容器。

同時,程涵宇也分享6類食物的攝取有助於減少乳癌罹患風險:

1.綠葉蔬菜:含有類胡蘿蔔素抗氧化劑,包括 β 胡蘿蔔素、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可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

2.柑橘類水果:富含可預防乳腺癌的化合物,包括葉酸、維生素 C 和類胡蘿蔔素,如:β隱黃質和β胡蘿蔔素,以及黃酮類抗氧化劑,槲皮素、橙皮素和柚皮素。這些營養素提供抗氧化、抗癌和抗發炎作用。研究曾將柑橘類水果與降低許多癌症(包括乳腺癌)的風險比對,超過8,000人的6項研究回顧發現,高柑橘攝入量可降低10%的乳腺癌風險。

3.吃高油脂魚類:如鮭魚、秋刀魚。2013年英國醫學雜誌針對883,000 人的 26 項研究進行的大型分析發現,與攝入量最低的人相比,那些「攝取最多omega-3海鮮的人患乳腺癌的風險降低了14%。」

4.莓果類:莓果的抗氧化劑,包括類黃酮和花青素,可以防止細胞損傷,及癌細胞的發展和擴散。

5.發酵食物:優格、泡菜、味噌等含有益生菌和其他預防乳腺癌的營養物質。一項對27項研究的回顧發現,發酵乳製品(如優格和克非爾)與西方和亞洲人群患乳癌的風險降低有關。

6.豆類: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膳食纖維可以預防乳癌。營養師列舉,2018年2月癌症醫學期刊一項針對2,571名女性的研究發現,與低豆類攝入量相比,高豆類攝入量可將乳腺癌風險降低 20%。

▲▼營養師程涵宇。(圖/營養師程涵宇提供)

營養師 程涵宇

飲食教育,從家庭開始 讓餐桌成為家的美好記憶

|專長|

0-99歲營養 買菜、燒菜

|經歷|

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
知名雜誌駐站作家
新光醫院 / 營養師
台北市衛生局 / 減重營養師
沐光臨床營養機構 / 院長
企業營養顧問 / 企業講師
家庭營養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