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醫師鄭百珊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上有跨時代的發展,已有新興治療藥物可以使用。(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1名9歲男童從2歲開始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全身皮膚粗糙不堪、布滿大小搔癢顆粒及斑塊,晚上常因搔癢抓到無法入眠,一覺醒來就看見床單上沾滿搔抓後留下的斑斑血跡、皮膚也此發炎流膿,上課精神不濟,家人到處求醫,不管正規醫療或民間偏方,多方嘗試仍無法控制,身上皮膚也因反覆惡化幾乎體無完膚。
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醫師鄭百珊指出,在詳細評估及詳盡的解釋治療計畫後,男童終於開始接受短期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及窄波段紫外線的治療,並搭配使用非類固醇性的外用免疫抑制藥膏,治療後病情雖得到部分緩解,但因仍然非常搔癢難耐,於是開始使用生物製劑進行治療;使用生物製劑治療1個月後,患者的皮膚得到大幅度改善,不只不需要再服用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更讓自己重拾自信,上課不再因搔癢而無法專注,晚上也不用因為搔癢而無法入眠。家人很開心,因為孩子不只皮膚改善,更因為搔癢大大改善而專注度提升,學業成績進步,這次月考還考了班上第1名呢!
鄭百珊醫師另舉案例說,20歲的男子,長年為異位性皮膚炎併結節性癢疹所困擾,四肢皮膚及軀幹多處搔癢之紅疹結節,輾轉來到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門診。初期在口服免疫抑制劑、神經穩定劑及窄波段紫外線的控制下,癢感與癢疹病灶獲得部分改善,但卻出現肝指數飆高之藥物副作用,只好停止口服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在鄭醫師評估、解釋及調整治療計畫後,小瞳開始使用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服藥3天後癢感幾乎完全消失,皮膚病灶也終於開始修復緩解。
鄭百珊說,異位性皮膚炎,或稱異位性溼疹,屬於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其盛行率在臺灣和許多國家均呈現上升的趨勢,台灣的盛行率介於4.7%到6.7%不等,且過去數十年來顯著增加中,異位性皮膚炎和遺傳有關,且與其他異位性疾病氣喘、過敏性鼻炎等有高度相關。
異位性皮膚炎病人臨床表現差異頗大,有些人僅四肢屈側出現少許溼疹病灶,有些則全身有超過9成的皮膚受到波及。此外,異位性皮膚炎常造成病人失眠和自信心受創,不論是工作、就學或課業易受影響外,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因皮膚疾病是造成疾病負擔的首位。根據研究統計,三分之一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及青少年屬於中至重度,嚴重影響生活、學業、身心發展;超過6成的兒童及家長都有因為皮膚狀況而影響睡眠的情形,更有2到4成病人有受到霸凌的經驗,這類病人也有較高自殺意念、心理問題及憂鬱傾向!
過去認為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疾病,但實際上異位性皮膚炎在任何年齡均會發病。急性、溼疹樣病灶較常見於兒童,雖然成人型也會出現許多此類變化,但相較於兒童,成人異位性皮膚炎除了急性溼疹樣變化以外,臨床還有表皮增生、苔癬畫、癢疹等慢性病灶表現。根據研究統計,約四分之一的異位性皮膚炎病人在成年後才出現病灶,有些在兒童期發作的病人則會隨年紀增長而有所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上有跨時代的發展,新興治療藥物有:一、生物製劑:生物製劑為抑制介白素四與介白素13訊息傳導的單株抗體,用於治療中至重度之異位性皮膚炎。需皮下注射,通常於治療4周就產生明顯皮膚反應,許多病人使用2周內癢感就降低。此藥物之安全性高,雖然少數仍有結膜炎或頭頸部紅疹之副作用,但相較於傳統治療,在有效性與安全性上都領先許多,也已經有核准使用在6歲以上病人的生物製劑。
二、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藉由直接抑制細胞內酵素JAK,可有效阻斷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發炎反應,用於治療中至重度之異位性皮膚炎,可快速在第2天即大幅降低癢感,並陸續改善皮膚病灶,對傳統治療效果不彰之病人有很好的效果;副作用比傳統藥物少,但少數病人會出現青春痘、帶狀皰疹及其他感染症狀。
鄭百珊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個不只大大影響生理,更會影響心理的疾病,傳統治療的極限終於在這幾年間陸續被一些新興的生物製劑及小分子標靶藥物所打破,造福許多深受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所苦的病人,目前仍有許多新興藥物進入最後臨床試驗階段,相信在未來的幾年會有更多的藥物選擇;而在使用藥物的同時,也千萬別忘記做好皮膚保養的基本功“勤勞塗抹乳霜”,才能讓治療效果事半功倍!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