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癌症連續39年蟬連台灣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胰臟癌又被稱為「癌中之王」。昨(24)日凌晨傳出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唐慧琳不敵病魔過世的消息,事實上罹患癌王的多數患者,5年後存活率不到20%。名醫江坤俊直言,「當胰臟癌擴散出去,且患者會感覺到痛的時候,通常都已經是第三期、第四期了,根本沒有辦法切除。」他也分析5大高風險族群。
▲胰臟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出現嚴重上腹痛通常已是後期癌症。(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外科名醫江坤俊曾在節目《健康2.0》上指出,胰臟癌會被稱為「癌中之王」並不是因為它很頑固,主要原因是當其被發現時,大多已經是晚期,所以無法手術。他解釋,胰臟藏在肚臍跟胸骨中線的胃後面,位置非常隱密,由於它躲在後腹腔,所以一般的超音波很難發現,除非透過電腦斷層。
江坤俊表示,一般而言民眾不會就醫掃電腦斷層,若要透過健檢發現胰臟癌也不大容易,再加上因內臟器官很少痛覺神經,因此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將胰臟分為頭、中、尾,一旦癌症長在中跟尾,基本上根本不會有任何症狀,除非癌細胞擴散出去,吃到周圍神經,患者才會有明顯的痛感,「通常都已經是第三期、第四期了,根本沒有辦法切除。」
江坤俊提醒,胰臟癌非常會躲藏,因此民眾務必了解危險因子,像是基因「男>女的機率」、肥胖、吸菸、喝酒、糖尿病患者,尤其50歲後才罹患糖尿病者更要特別小心,可能是胰臟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正常。
▲胰臟癌的疼痛會有一個特性,就是當患者身體往前傾,疼痛會稍微緩解,但如果往後倒,疼痛會更加劇烈。(圖/達志)
江坤俊也強調,胰臟癌還是可以透過下列症狀來發覺,如黃疸、上背部疼痛,胰臟癌的疼痛具有一特性,當患者身體往前傾,疼痛會稍微緩解,如果往後倒疼痛會加劇,因為身體往後倒時,壓力是放在後面,就會出現強烈的疼痛感;再來則是體重減輕明顯,以及酵素分泌不正常導致的莫名腹瀉。
江坤俊呼籲,雖然胰臟癌很難發現,但只要注意自己有沒有危險因子,和細心觀察自己有沒有這些早期症狀,還是可以透過手術來解決它,即使到了晚期,現代醫療還是可以大幅度的延長壽命,且能減輕痛苦。
▲胰臟藏在肚臍跟胸骨中線的胃後面,位置非常隱密。(示意圖/記者林悅翻攝)
基隆長庚腸胃科主治醫師錢政弘也曾在節目上解釋罹患胰臟癌的4大主要原因:
1.抽菸(30%):胰臟癌的風險因子主要是吸菸,因此應避免菸品的傷害。
2.遺傳(10%):跟家族遺傳有關,一般來說,家族中有1人發生胰臟癌,其他家人約增加3~5倍風險;2個人有胰臟癌,約增加6倍風險;3個人以上罹患胰臟癌,約增加32倍風險,屬於高危險群。
3.飲食(20%):根據中研院研究發現,胰臟癌和高糖食物有極大的關聯。研究內容顯示,人體「空腹血糖值」每上升10個單位,罹患胰臟癌的機率就多14%,也就是血糖越高的人越容易有胰臟癌,除此之外,高油脂食物也應該避免。
4.原因不明(36%):臨床上確實有出現不菸不酒的中年女性罹患胰臟癌,因此壓力也可能是胰臟癌的誘發原因。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