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叉症候群 中醫治療能有效改善

▲鄧佳明醫師指出,「上交叉症候群」就是長期「姿勢不良」所引起的問題,中醫治療能有效改善,但需打破姿勢不良、久滯不動與勞勞不休的惡性循環。(圖/記者林悅攝)

▲鄧佳明醫師指出,「上交叉症候群」就是長期「姿勢不良」所引起的問題,中醫治療能有效改善,但需打破姿勢不良、久滯不動與勞勞不休的惡性循環。(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現今忙碌社會中,罹患「上交叉症候群」者確實為數不少,尤其疫情期間,經常宅在家工作、視訊上課、上網或滑手機等,都可能因勢不良使病情加劇。

患者當轉頭或舉肩時,總覺肩頸常有隱隱作痛的緊繃感揮之不去,象徵氣滯血瘀,過度勞損的肌肉筋膜會伴隨著痙攣、缺血或纖維化等情形表現,久而久之易引發沾黏或神經壓迫,甚至進而誘發頭痛或偏頭痛,進而影響睡眠與生活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南市誠信中醫診所院長鄧佳明醫師指出,「上交叉症候群」其實就是長期「姿勢不良」所引起的問題,罹患此症者,可看到常有圓肩、聳肩或駝背等身體特徵,根據解剖結構,這些特徵與上斜方肌、提肩胛肌、胸索乳突肌、胸大肌或胸小肌過度緊繃,且中下斜方肌、菱形肌與前鋸較肌相對虛弱無力有關聯,上述肌肉在長期過勞收縮下,勢必彈性疲乏而僵硬,久而久之也會將骨骼拉離原來正常排列的位置,因此出現圓肩、頸椎前凸或肩胛骨外擴等特殊體態。

鄧佳明醫師說,中醫治療「上交叉症候群」通常採取三步驟,首先疼痛控制:緩解膏肓痛、頭痛、頸椎痛或肩臂痛等症狀,可服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活絡兼定痛止痙的中藥,如葛根、羌活、乳香、沒藥、川芎、紅花與白芷等。

第二步驟,處理實質病兆:俗話說「肩頸鬆全身鬆」,有壓迫就要疏通,中醫運用針灸、推拿、拔罐與超微針刀等技術來鬆解痙攣緊繃的肌筋膜,藉由針灸遠端近端互相搭配取穴,如後谿、百會、風池、大錐、肩外俞、臂臑與曲垣等穴位,再配合拔罐、滑罐與外加推拿手法,方能達到放鬆軟組織療效;若積累的損傷根深蒂固,已嚴重關節沾黏與神經卡壓者,如病程已超過3個月以上,則建議改採具封閉微創特色的「超微針刀」加強治療,更能有效解開沾黏,增加血液的再灌流,縮短治療療程。超微針刀俗稱「小針刀」或「扁針」,其針具直徑較一般針灸的針稍粗,因此其「針感」可能較針灸稍強烈,在無麻醉藥物輔助下,仍是大多數患者所接受的療法。

最後則是衛教提升患者「自覺」能力,此步驟可預防疾病再發生或惡化,日常生活中許多不正確姿勢,都是我們自身獨特習慣所造成,治療時應耳提面命患者正確姿勢的重要性,需打破姿勢不良、久滯不動與勞勞不休的惡性循環,隨時伸展頭頸部與肩部的關節關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傷害繼續累積。

卸妝神水、用過回不去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