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蟲病致死率高!全台今年已42例 野外踏青做好防護

▲恙蟲的習性特殊,黏附於宿主身上後,並不會馬上叮咬,經過12至24小時爬行活動,找到理想的部位後才會叮咬人,也不會人傳人。(圖/花蓮衛生局提供,下同)

恙蟲的習性特殊,黏附於宿主身上後,並不會馬上叮咬,經過12至24小時爬行活動,找到理想的部位後才會叮咬人,也不會人傳人。(圖/花蓮衛生局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國內近期恙蟲病確定病例感染地以花東地區及離島為主。疾病管制署傳染病通報系統顯示,今年截至4月27日全國累計42例恙蟲病確診個案,其中花蓮縣確診佔9例。經疫情調查結果確診個案年齡均為20歲以上成年人且以務農、砍伐、整理野地及登山健走者感染居多,提醒民眾出遊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降低恙蟲病叮咬風險。
 
花蓮縣衛生局朱家祥局長表示,恙蟲病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特有的地方性疾病,經帶有病原體之恙蟎(恙蟲)叮咬而感染,恙蟲喜歡停留於草叢中,伺機落入經過之動物或人類身上,因此行走於草叢中遭恙蟲叮咬而罹患恙蟲病的機會較高。通常在被具傳染性恙蟲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eschar),潛伏期通常為9-12天,之後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數天後消失。恙蟲病若未經妥適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0%,經治療死亡率則小於5﹪。

▲恙蟲的習性特殊,黏附於宿主身上後,並不會馬上叮咬,經過12至24小時爬行活動,找到理想的部位後才會叮咬人,也不會人傳人。(圖/花蓮衛生局提供,下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眾出遊時做好防護措施可避免恙蟲叮咬遠離恙蟲病。
 
朱家祥局長進一步表示,恙蟎之動物宿主以鼠類為主,因恙蟲的習性特殊,其黏附於宿主身上後,並不會馬上叮咬,經過12至24小時爬行活動,俟找到理想的部位後才會叮咬人,也不會人傳人。請民眾落實「自我保護」,從事踏青、露營等戶外活動時,容易接觸到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為避免感染恙蟲病的風險,請穿著長袖衣褲、長靴、手套等保護性衣物,紮緊袖口、褲管口,把襯衣紮入褲腰內;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降低被恙蟲附著叮咬而感染恙蟲病。另可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之防蚊藥劑,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
 
提醒民眾恙蟲病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依傳染病防治法第九條規定利用傳播媒體發表傳染病流行疫情防治措施的相關訊息,有錯誤、不實,導致嚴重影響整體防疫利益或有影響之虞,經主管機關通知改正而拒絕更正,違反者依傳染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條之一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請民眾勿未經衛生單位證實而散播不實訊息。

►腦公!你不可以賴帳喔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