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真的會死人!醫險救山友數次曝「慘痛教訓」:我也遇過

▲▼王士豪。(圖/記者謝承恩攝)

▲王士豪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訪,說自己曾經也遇過山難,卡在山上3天才獲救。(圖/記者謝承恩攝)

記者謝承恩/專訪

「飛車下撤途中,隊友醒來說他拉肚子了,褲子都是大便,但我知道那根本不是拉肚子,是高海拔肺水腫、陷入昏迷而大小便失禁…當時才發現『爬山真的會死人!』」擁有10年急診科經驗的王士豪醫師,同時也是爬山20年的山友,憶起在山上生死交關的那一夜仍心有餘悸。

愛山成痴的他,當初就讀醫學系大二迷上登山、大四當上登山社社長,畢業退伍後更協助朋友帶學弟妹到雪山進行「雪地訓練」,他晚隊伍一天上山,才抵達2km處的七卡山莊,發現早些出發的朋友因身體不適,逾千一天晚上從海拔3600公尺的黑森林下撤到海拔2480公尺的七卡山莊,整個人虛弱無力正在休息,並開始出現疑似高海拔肺水腫的徵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王士豪醫師提供)

▲王士豪就讀醫學系就常常跟登山社爬山,其中一次遇到好友高山症差點喪命。(圖/王士豪醫師提供)

在高山發生急性高山症,甚至出現高海拔肺水腫或高海拔腦水腫,很可能短時間就會奪命,更是登高山最不願碰到的事情。王士豪說,當人爬升到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出現高山症,可能出現頭痛頭暈、虛弱、嘔吐、睡眠困難等症狀,嚴重還會意識不清楚、喘不過氣、昏迷等腦水腫與肺水腫症狀。高山症可透過事前依照專業醫師建議服用藥物來預防。

當時他看到隊友整個人臉色發紫,呼吸聲很吵雜,幾乎陷入昏迷。「當時我沒有帶血氧機,只得把身上的藥給他吃,隨後對外求援,把他背下山。」王士豪一連開車駛過南山部落、四季,車上的友人從昏迷到逐漸清醒。醒來第一句話就是「我剛剛好像拉肚子了。」

▲▼。(圖/王士豪醫師提供)

▲遇到高山肺水腫,很有可能會在短短6小時內就喪命,隊友的經歷讓他衝擊很大。(圖/王士豪醫師提供)

只見隊友的褲子上沾了大便,車上瀰漫一股臭味,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那根本不是拉肚子,而是人因嚴重高海拔肺水腫接近死亡,整個人大小便失禁。當下的情況很危急,若不緊急處置,患者很可能會在6小時內快速死亡。

「這件事對我的衝擊很大,當時才知道『爬山是會死人的!』」隊友幸運撿回一命,讓王士豪記憶猶新,更覺得性命寶貴,他悠悠說到,山難受困的經驗他也有過一次。當時愛山成痴、瘋爬百岳的他,怎麼也沒想過有天可能困在山上。

時間發生在大四,他與友校登山社共5人前往奇萊東稜攀爬,不料氣象預報失準,原本乾冷的天氣,卻一夜之間降下2公尺大雪,將路跡全部淹沒,讓隊伍進退兩難。「當時鋒面很冷,原本要走7天,結果第2天晚上就碰到降雪,之後連續兩、三天天氣都很不好,回程會經過斷崖根本沒辦法走。」

當時隊伍裡頭5人全都有登山嚮導資格,經驗豐富,無奈預報失準,為要保住性命,眾人決定撤回奇萊北峰,並固守營地、對外求援。王士豪說,當時隊伍該有的保暖裝備、食物全部都有,渴了就融外面的雪,用瓦斯加熱喝,但山頂的氣溫還是很冷,帳篷外零下20度,睡袋內接近零下,他跟隊友還苦中作樂,拿著食物問說,「你要放在睡袋冷藏?還是放在戶外冷凍?」

當時晚上睡覺的時候,大夥兒呼出的水氣讓帳篷拉鍊都結霜,必須不時摳除冰霜,他跟隊友不時天人交戰,「氣象預報說再隔兩三天就會放晴,要不要再走?」後來冷靜討論後,決定不要衝動、保存體力,不要想太多,原地等候直升機救援,才是安全回家的路。

▲▼。(圖/王士豪醫師提供)

▲王士豪與空軍救護隊S-70C海鷗直升機,一起送加壓艙上馬博,護送一行人到馬布谷。

終於等到求救後第三天清晨,救援單位透過廣播電台轉達,直升機半小時後起飛,一行人接獲通知後,手腳快速10分鐘收完帳篷,5人登上直升機鬆了口氣。「我們發生山難,並不是隊友不舒服或受傷,而是一行人被惡劣天氣困在山上,直到海鷗直升機把大夥接下山,受困危機才順利解除。」

王士豪熱愛爬山,大學時期就完成70座百岳,這2次經驗卻深深烙印心中,畢業後他到林口長庚醫院、馬偕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擔任急診主治醫師,歷經10年扎實的急診科生涯,沒想到在擔任登山隨隊醫師時,又遇到一件差點束手無策的事情。

當時晚上七點多在嘉明湖避難山屋,有位原住民高山協作員出現呼吸困難、臉色發紫等肺水腫情形,血氧飽和度只有百分之40幾,他一連使用氧氣、針劑、藥物治療,血氧濃度依舊低迷,對方疲倦虛弱、直呼想睡覺,「通常病危的人這樣說,就代表他快要死掉了,這時候千萬不能讓他睡著,睡著就救不回來了。」

眼看這名青年體重100多公斤,背下山有困難,等白天直升機來至少還要12小時。王士豪靈機一動,使用山莊內的「攜帶型加壓袋」進行救治,只花4小時血氧濃度終於恢復8、90%,最後在山友護送下,病患自己走路下山。

他說,有經過加壓艙訓練的人員,協助患者躺進攜帶型加壓袋內,再密封起來加壓充氣,就能十分鐘內達到降低海拔1500公尺的效果,等到症狀舒緩後,把握2~4小時趕緊下撤就醫,便可保住性命。

高山症,PAC,王士豪。(圖/記者嚴云岑攝)

▲患者躺進攜帶型加壓袋內,再密封起來加壓充氣,就能舒緩急性高山症不適。(圖/記者嚴云岑攝)

王士豪發現,面對急性高山症患者,即使在山上有專業醫師、護理師、藥物,仍可能回天乏術,但如果有了加壓艙,對嚴重高山症病人就會是一絲生機,甚至比現場有醫人員護更重要,不只如此,救援時間比直升機更快速,耗掉的救援費用也少了數十倍。

「當時我明白『高山醫學研究』是值得做,是可以救人的!」於是他在2014年到2016年間遠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高海拔醫學研究中心進修,返台自己創業成立健康顧問公司,並開設高山醫學門診為民眾提供諮詢及用藥規劃。

▲▼。(圖/王士豪醫師提供)

▲受行政院的邀請參加開放山林「向山致敬」記者會擔任現場專家顧問,並投入公益活動。

王士豪同時擔任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理事長,投入高山公益活動,執行「加壓艙計畫」,號召山友背加壓艙上到台灣近40多間山屋及高海拔旅遊據點,其餘約60個則發放到各搜隊隊及供教育訓練之用,到目前為止已經救了將近20多個人,人數仍持續增加。

雖有加壓艙以備不時之需、關鍵時刻救人一命,但事前的準備與衡量自身體力更重要!王士豪有感於近幾年疫情讓民眾無法出國,許多人改瘋爬山、挑戰單攻,因未做足準備,使山難事故頻傳。「爬山是很好的活動,可以放空舒壓、看看風景,但千萬不要忘記登山就是脫離舒適圈、脫離都市安全環境,在山裡是很危險!」

他提醒,除了該有的體力之外,還得備齊登山鞋、登山杖、毛帽衣服等裝備,事前掌握天氣行程、找好夥伴、好的嚮導帶你去,「只要做好功課,再危險的山都變得不危險。」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