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穿戴式裝置可揪出「猝死性心律不整」 馮世寬笑:我去立院要戴!

馮世寬出席北榮記者會。(圖/記者趙于婷攝)

▲退輔會主委馮世寬今出席北榮和三總聯合記者會。(圖/記者趙于婷攝,下同)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藝人黃鴻升不幸因心血管疾病猝死後,不少人越來越關注心臟疾病診斷,台北榮總和三軍總醫院合作將智慧醫療導入醫學影像和心電圖分析,利用新型貼片式心電圖和AI精準判讀,可即時揪出心律不整。退輔會主委馮世寬今也特別出席記者會,逗趣表示「我第一個報名使用,以後自己進立院前要先貼貼片,來看看心律不整的情況!」幽默自嘲引起現場大笑。

北榮副院長陳適安表示,北榮和三總在民國100年就簽訂策略合作協議書,達成醫療互惠、醫療資源共享、教學研究以及緊急災害聯防、急難救助支援等協議,近年來人工智慧於醫療上的運用蓬勃發展,也合作利用深度學習以及演算法,幫助從心電圖波形來辨識不同種類的心律不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適安說明,藉由人工智慧將大量數據匯入大型模擬神經網絡,並對參數進行微調,能夠有效且準確的辨識出有問題的心電圖訊號;由於布魯格達症候群、毛地黃中毒及高血鉀都容易發生致命性心率不整、引起病人猝死,目前北榮已完成布魯格達症候群及肺動脈高壓的心電圖AI預測模型,三總也已完成毛地黃中毒及高血鉀心電圖AI預測模型,根據目前觀察,患者只要配戴平均12天,有8成以上都能獲得準確診斷。

馮世寬出席北榮記者會。(圖/記者趙于婷攝)

▲量測的生理訊號可以透過無線網路傳輸到醫院遠距中心。

內科部心臟內科主任林彥璋也提到,隨著穿戴式裝置的普及,將人工智慧醫療與穿戴式裝置結合運用,能更有效與即時的偵測心律不整的發生,未來可針對高危險群或是曾發生症狀,如胸悶、心悸或曾昏厥,但一直沒辦法確診的患者做進一步檢測。

AI電腦可大大縮短醫師判讀時間,北榮心律不整中心主任羅力瑋說,以往判讀一份心電圖可能要20~30分鐘,穿戴式裝置如果放14天,醫師判讀可能就要花好幾個小時去看,這時如果先利用AI判讀,可大大減少至少2/3人力判讀時間。

退輔會主委馮世寬今也特別出席記者會,除了盼望未來也可以用在軍方的醫療檢測,幫助提早揪出受試者的身體異狀。他也幽默自嘲「不然自己下次進立院前先用一下,讓醫生去看看前後差別。」

北榮記者會。(圖/記者趙于婷攝)

▲台北榮總和三軍總醫院合作將智慧醫療導入醫學影像與心電圖分析。

關鍵字: AI 心律不整 馮世寬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