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宥孺/高雄報導
高雄市一名39歲輕熟女長期有痔瘡困擾,但她並不以為意,直到有次出力解便,痔瘡拖出在肛門外塞不回去,再加上近期2次連續假期和朋友相約登山,在極度勞累的情況下造成痔瘡急性發作,組織水腫就像一朵5公分的花長在肛門口,使她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好緊急求助醫師。
▲高雄39歲輕熟女長期受痔瘡困擾。(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特聘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謝依蒨。(圖/記者許宥孺攝)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特聘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謝依蒨表示,這名女子自從懷孕生子後就有痔瘡困擾,連假期間,又因為活作息不正常、便祕,導致出力解便時產生脫肛,接著又和朋友相約登山,在極度勞累的狀況下,造成痔瘡急性發作,痔瘡組織水腫讓她坐立難安,因為無法將痔瘡推回肛門內,才趕緊返家就醫。
謝依蒨說,女子回診時,自己也被肛門口的痔瘡給嚇到,「長達5公分的痔瘡,就像一朵花一樣,長在肛門口」,長度大約就像小朋友的拳頭大,因此開立口服藥物加上溫水坐浴後再進一步手術切除。
▲輕熟女手術切除痔瘡,術後6周恢復狀況良好。(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謝依蒨指出,形成痔瘡的高危險群有5大類,包含工作壓力大、長期久坐久站、經常性便秘或腹瀉、習慣性出力排便以及孕婦骨盆腔靜脈壓力增加。謝依蒨解釋,女性懷孕時,腹腔壓力大造成靜脈回流阻塞,在靜脈壓力過大的狀況下,就會產生肛門口痔瘡,另外,女性在懷孕過程中,胎兒壓迫到產道,造成解便不順,出力解便的狀況下,造成痔瘡更嚴重。
謝依蒨也提到,痔瘡容易和大腸癌、直腸癌混淆,內痔腫大的時候也會造成解便完又想解便的感覺,因為症狀非常相似,不管是出血、排便不乾淨或是大便變細,所以建議患者一定要盡速就醫才能對症下藥。
謝依蒨強調,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可以有效預防痔瘡,「不要久坐馬桶、不要出力大便、保持蔬果纖維水份攝取」,如果真的有排便困擾,可以尋求醫師協助,藉由軟便藥物或是益生菌讓排便順暢,較不易產生痔瘡。
【更多新聞】
獨/入珠界天王慘變葡萄串!超狂數字後悔了 醫曝:至少要挨13刀
獨/40歲熟女腰痛忍3年才就醫 醫檢查驚見:輸尿管被狠狠勒住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