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部主任陳明哲醫師提醒,有懷孕計畫的民眾,在做好防疫的同時,可以考慮繼續不孕症的諮詢或治療。(圖/臺中榮總提供)
【企劃特輯】
回顧2003年SARS期間,國內人工生殖治療數下降13%。對此,臺中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部主任陳明哲表示,今年新冠疫情來勢洶洶,最嚴峻時,婦產科門診數掉了1/3~1/4,人工生殖門診也少了五成。不過相較歐美國家,台灣疫情控制相當穩定,加上醫療院所有嚴格防範措施,因此提醒有懷孕計畫的夫妻檔們,在做好防疫的同時,可以考慮繼續不孕症的諮詢或治療。
日前一對夫妻,太太是台灣人,先生來自中國大陸,因先生精子有異常而計畫做試管,卻在疫情嚴峻時刻,先生必須趕回中國大陸探望重病的父親,經過諮詢後,決定先將精子冷凍,再幫太太引卵,之後解凍精子進行受精,再植入子宮,完成試管嬰兒的前置程序。目前生殖技術相較於以前,已有許多進展,包含玻璃化冷凍技術的成熟,已經可以讓試管嬰兒的療程更彈性,即使在不便的情況下,仍可與醫療團隊討論,選擇不同的技術分段治療,仍能協助想孕夫妻們受孕求子的心願。
台30萬對夫妻有不孕困擾 及早就診找出癥結
不孕問題是現代夫妻的一大困擾。一般而言,夫妻年紀低於35歲,未採取避孕措施,進行規律的性生活一年以上;或是35歲以上的夫妻,進行規律且沒有避孕措施的性生活半年,即認定為不孕症,但實際上指的是「生育障礙」,即因身體機能差導致不易受孕。
國內調查發現,國內約有10~15%的夫妻陷入不孕困擾。陳明哲主任以總人口、結婚人口、生育比率等數據推算,推估多達30萬對夫妻有不孕問題,每年新增約二萬對不孕夫妻。因此近年來,人工生殖之治療週期數屢屢突破新高,從97年8,354週期,成長至107年39,840週期,十年間成長率高達376.9%。而此週期指的是,個案開始使用排卵藥物,或為了胚胎的植入而開始進行檢查時,即為週期計算的開始。
以前男性認為只要有精子就代表沒問題,其實是錯誤觀念。不孕因素很多,且男女因素所佔比率相當。單純男性問題佔30~40%。女性以往多因排卵問題,現在子宮內膜異位症和排卵各佔20~25%,每四位不孕女性就有一人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說是新的文明病。此外,夫妻皆有生育障礙的比例亦不少,因此呼籲有不孕困擾夫妻們,必須同時就診。
只要還有經期,就有機會受孕?忽略年紀是生育障礙重要因素
陳明哲主任指出,現在結婚年齡相較上個世代,男女皆延後5歲。女性平均首婚年齡為30.4歲,但31~32歲後,懷孕機率開始走下坡。甚至也有女性誤認為,仍有月經就一定會懷孕,嚴重忽略了年齡是生育的最重要因素;或是當意識到自身有不孕症困擾時,許多人都因延誤就醫,錯過了治療黃金期。因此正常情況下,建議想孕夫妻,規劃一年時間嘗試自然懷孕即可,但年紀超過35歲以上,則應該縮短為半年。
醫病充分溝通、建立信任感,是成功受孕的關鍵!
有研究顯示不孕症患者承受的壓力和憂鬱程度和癌症患者相當,陳明哲主任表示,門診曾評估不孕症患者之壓力、憂鬱指標確實偏高。背後原因可能為,許多患者認為,做人工生殖就一定會懷孕,結果失敗後,即面臨身心壓力或不願再嘗試。然而,在生殖醫學治療的過程中,未必能夠一次就成功。不孕症的治療是非常個人化的治療,成功的關鍵,其實在於醫病之間的互信及雙向合作,在初次嘗試失敗之後,病患能夠繼續配合醫囑,讓醫師有調整治療方案的機會,提高成功機率。
▲臺中榮總生殖醫學中心專業團隊,透過充分的醫病溝通與雙向合作,與想孕夫妻共同為小生命的誕生奮鬥和努力!(圖/臺中榮總提供)
除了向醫護人員溝通檢查內容、分析成功機率,以及討論診斷結果之外,醫療團隊亦會竭盡所能,幫助患者學習放鬆技巧、適當壓力管理,因為這也是不孕症治療的一環。透過醫病充分溝通,將有效提升治療信心,讓漫漫治療的道路上,由一群堅韌的團隊,陪伴不孕症患者,共同為小生命的誕生奮鬥和努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