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萃取「蝦紅素」通過安全審查 最快年底可上路

▲▼蝦子,蝦米,海鮮。(圖/翻攝自pixabay)

▲蝦紅素示意圖。(圖/pixabay)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保健食品可直接標示蝦紅素,最快年底可上路。食藥署今(17)日預告「以基因改造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Ast12菌株發酵生產之食品原料蝦紅素(astaxanthin)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草案,列出每日使用量為2毫克、應標示警語等限制,預告已進入2個月評論期,歡迎業者提出意見。

蝦紅素長期以來被視為顧眼聖品,也被用於多項保健食品中,但因成份未獲食藥署核可,傳統標示上多為紅棗或蝦蟹萃取物後括弧蝦紅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藥署科長廖家鼎表示,這是首次有業者針對蝦紅素申請安全性資料評估,經提報專家諮議會討論,發現經此方法萃取後的蝦紅素,安全性無虞,未來公告上路後,只要用同樣方法萃取的蝦紅素產品,就可直接標示,不需要躲在蝦蟹萃物的括弧中。

不過,廖家鼎也澄清,其實蝦紅素無論是天然萃取,還是人工合成,最後得出的化學式都是同一結構,只是萃取過程不同,但目前只有使用新技術萃取出的蝦紅素,才能直接標示。

依據食藥署預告草案,未來能直接標示蝦紅素的產品,加工製程須符合利用基因改造大腸桿菌Ast12菌株發酵生產,並經過滅菌、萃取及結晶等一系列的純化步驟製得,且最終成品不含基改微生物與其轉殖基因片段。

此外,在供食品原料使用時,也應符合每日限量2毫克,並標示「12歲以下兒童、孕婦、哺乳婦女及服用肝臟或新陳代謝疾病相關藥物者應避免使用」警語。草案正式施行後,若被查獲食品原料不合規定者,最高可依《食安法》處300萬元罰鍰。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