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拚0確診!醫曝疫情趨緩「3注意事項」...洗手習慣要養成

▲▼行人,路人,口罩,流感,防疫,小朋友,小孩,兒童,家長,親子,假日,休憩,兒童安全,散步,出遊。(圖/記者李毓康攝)

▲台灣新冠肺炎日趨穩定,政府逐漸解封聚會人數限制。(圖/記者李毓康攝)

文/洪子堯

新型冠狀病毒和所有的病毒一樣,嚴重的是產生併發症,主要是肺炎,也就是在肺部產生一個感染發炎的據點,這在某些人身上會快速惡化,造成呼吸困難、喘,這類的病人通常就需要專業醫療的協助。

什麼時候去急診室?
當你出現發燒、咳嗽的症狀,而且曾經因為旅遊、出國去外地工作、或是從事頻繁會接觸到發病者的職業,如計程車司機、空服員、醫療工作者等等,可以聯繫1922安排轉送就醫,同時要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去傳染更多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急診會如何治療?
在急診,我們會把病人分成沒有併發症的:採檢完安排居家檢疫;如果出現併發症的人,則會安排住院隔離治療。

就診時的注意事項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力很強,所以要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像火車、高鐵、捷運、公車等等,也不要自行就醫(搭計程車或Uber),需要透過連絡1922安排醫院的抵達方式,還請大家一起幫忙防疫。

▲▼肥皂,洗手。(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防疫期間,一定要做好勤洗手跟戴口罩。(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什麼事情必須做?

勤洗手
根據研究,新型冠狀病毒可以留存在物體表面上存活5天左右的時間,我們可以加強洗手,使用肥皂或是乾洗手,每次清洗超過20秒以上的時間,讓不小心跑到我們手上的病毒被殺死,減少我們自己被傳染或是傳染給別人的機會。尤其在進食前、回到家裡、進出醫療院所、上廁所後、打噴嚏或咳嗽後,都最好認真的清潔手部。

正確的戴口罩
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染方式就是透過含著口水的飛沫,利用打噴嚏或是咳嗽,或是觸摸形成飛沫感染,其實所有的病毒預防也都是如此,有感冒症狀的人,就應該遵守咳嗽禮節,並且戴口罩、多洗手,避免傳染給他人。

口罩的戴法也很重要,防水層是顏色最鮮豔的那面,要朝外,才可以避免飛沫噴濺到口罩上,中間有一層可以過濾飛沫微粒的過濾層,最裡面也是不織布的材質,戴反就沒有效果。另外,掛上口罩後,有鋼條可以塑形的在上端,壓鼻樑兩側讓口罩貼合在臉上,才可以在呼吸間讓外界的空氣透過口罩過濾,達到效果。

打噴嚏和咳嗽禮節
咳嗽的時候除了摀住口鼻避免噴濺他人以外,為了避免手心去觸摸東西,最好遮掩打噴嚏和咳嗽的方式,對,就是用手肘內彎!當鼻子或是喉嚨癢癢的時候,立馬用手肘內彎去遮掩噴出的飛沫,可以避免雙手摸東摸西去傳染給別人,從今天開始跟我一起這樣做!

什麼事情不該做?
口罩其實是有症狀的人最應該戴,才能夠有效減少飛沫傳染給別人,另外為了大家好,檢疫或是隔離期間,請一定要待在家裡,不要趴趴走,愛惜自己也保護別人,靜下心來好好洗手,因為我們都不希望傳染給我們心愛的家人朋友!

本文摘自《1分鐘救命關鍵》/洪子堯(急診專科主任)/創意市集 出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