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可能夢遊!4種成分安眠藥禁用 醫揭「換藥」注意幾件事

吃了可能會夢遊!這「4種成分」安眠藥 有些人不能再用怎麼辦?

出處/康健雜誌

文/謝佳君 圖/pixabay

國人最常用的幾種短效型安眠藥,包括用得最普遍的史蒂諾斯,吃了有可能出現夢遊或夢遊開車,國內就發生過200多件;食藥署日前下令禁止醫生開這幾種安眠藥給有類似情況的人,消息一出哀嚎四起,因為台灣吃安眠藥的人實在太多了。食藥署要醫生把關,但是問題是,民眾怎麼知道自己會不會夢遊?醫生又怎麼判定?民眾不據實以告怎麼辦?真必須換藥又該怎麼辦?

台灣一年就用掉近9億顆安眠藥,人數高達420萬人,平均每5、6個人就有1個人在吃安眠藥,高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堪稱失眠王國。食藥署下達禁令的安眠藥,國人最常吃的短效型安眠藥,幾乎都包含在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食藥署指出,含有zaleplon、zolpidem、zopiclone及eszopiclone等4種成分的安眠藥,含最常用的「史蒂諾斯」(STILNOX)在內,國內發出的藥證一共有46張(有些是同一藥名、不同劑量或不同劑型);這些安眠藥,醫師不能再開給曾經使用後出現夢遊、夢駕、或在未完全清醒的情況下從事其他活動的患者。

食藥署102年就公告要求有這4種成分的安眠藥應於說明書上加註警語。去年美國開始採取行動,禁止醫師開含有這4種成分的安眠藥,給曾經發生夢遊、夢駕等行為的病人;食藥署也在完成資料蒐集國內外、風險效益評估及諮議小組討論之後,決定跟進。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含這4種成分的藥物,確實可能在服用後出現夢遊、夢駕的行為,國內也接獲200多件類似事件,所幸無人傷亡。

陳小姐就是活生生的案例。她使用史蒂諾斯近1年半,結果出現自己晚上會在臉書發表貼文,醒來後卻完全沒印象, FB跳出通知,有朋友回應她的文章,她才驚訝「我什麼時候在FB發文?」,這才發現原來自己會夢遊,因為是在夢遊狀態下發文,她還不經意寫出內心話;她夢遊時做過的事,還有把平板電腦砸壞、把家裡家俱大搬風等等。

(食藥署近日下令,若曾服用4種特定成分的安眠藥曾出現夢遊、夢駕等行為,醫師將不得再開給病人同樣的藥物。圖片來源:pixabay)


「短效藥」吃了快速見效 反而容易上癮


這次被禁止的安眠藥,都是短效型;國人使用最多的安眠藥,也是短效型。很多人以為,因為是「短效」型,比較不用擔心吃安眠藥上癮,其實剛好相反。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解釋,這類成分的藥物屬於「短效藥」,特性就是「速效」,吃了馬上就見效,能短時間內睡著、心情也比較放鬆。

因為這種短效型的安眠,能夠立刻滿足病人的需求,但也比較容易出現成癮現象,用量愈來愈大,「不吃不行」,如果不吃,身心可能出現不舒服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任劉宗憲進一步說明,安眠藥多少都有成癮性,和「藥物的依賴」有關,其中又可分為「心理依賴」和「生理依賴」,可能是生理上的不吃不行,也可能是心理上的不吃不行。

●心理依賴簡單來說就是「不吃,心理會受不了」。病人心理上依賴安眠藥,一旦沒有吃、睡不著,很容易就緊張焦慮。因此,不論是短、中、長效的藥物,都有可能產生心理依賴,也和個人特質、如何看待「睡不著」這件事有關。

●生理依賴顧名思義,「不吃,身體會受不了」。身體產生耐受性,必須增加用量才能達到同樣效果,導致用量愈來愈大、服用次數愈來愈頻繁。或不吃藥或藥效退去後會出現像戒毒一樣的症狀,感到焦慮、慌張、心跳加快,必須再吃才能緩解這種不舒服的感覺,這在臨床上稱為「戒斷」症狀

「愈速效強效的藥,戒斷時的身體不適症狀愈明顯。」劉宗憲舉例,好比毒品海洛因,藥效作用快且強,退去的速度也快,當藥效退去時,反彈、不舒服的症狀更明顯,會讓人想要一再使用來緩解。

甚至有些安眠藥因為也有鎮定、放鬆的效果,部分成癮的人原本只是用來解決失眠問題,後來在白天感到焦慮、緊張時也會吃,藉此放鬆心情,也難怪「有些嚴重成癮的人,一天可以吃上20~30多顆。」劉宗憲說。

服用後沒立刻睡,容易出現失憶、夢遊


此外,這類短效藥通常作用在前1~2個小時,如果在不該睡覺或生理時鐘還沒到睡覺的時候就服用,可能2小時後又會醒過來,造成睡眠中斷。

甚至有些人服用後,「在藥物作用和不作用之間、也就是有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會產生朦朦朧朧的現象,」葉啟斌說,這時候就有可能發生所謂夢遊的狀況。

臨床上,葉啟斌也確實遇過比較異常的夢遊現象,例如出去偷東西。病人其實是不自覺地走進商店內,拿了東西就出來;也有人無意識地打開冰箱、吃東西,隔天醒來才發現怎麼有泡麵碗。

劉宗憲表示,這種情況偶爾會出現在服用史蒂諾斯類藥物的患者身上,而且通常是病人服用後沒有立刻去睡覺,繼續做其他事,這時病人其實沒有完全睡著,還有一點意識,只是意識比較模糊不清,醒來時完全不記得當時做的事,因此更接近「失憶」或類似喝醉酒後,醒來時對於先前發生的事全然不記得。

漸進式換藥配合生理監測,降低身心不適


「食藥署做這樣的提醒也是好事,」葉啟斌表示,如果病人服用後出現複雜性的睡眠行為,醫師在開這類處方藥確實要很謹慎。健保署這些年對於這類藥物已有嚴格監控,這次從源頭管理,增加禁忌症,「對第一線醫師來講,面臨病人處方要求的時候,(拒絕開藥)就很夠力。」

問題是,醫師如何得知病人有沒有夢遊行為?

劉宗憲說,主要還是靠病人主動告知,如果得知患者平常睡覺就常手舞足蹈、說夢話,也相對比較容易夢遊,都會盡量避免開立這類藥物。

但是民眾如果自己不知道,或不據實以告,醫生也無從得知;不過,劉宗憲說,開藥前還是會告訴病人夢遊的危險性,避免病人為了取得藥物而刻意隱瞞服用後會夢遊的現象。當然,醫生第一次開給這類藥物,也會提醒病人和家屬留意病人服用後的行為表現。

劉宗憲指出,如果必須換藥,可以考慮較不會出現類似夢遊的安眠藥,或用一些中效或長效的藥物;或者也有非安眠藥類的藥物,例如舊型抗憂鬱劑、抗癲癇藥,也有助眠效果,且成癮性較低、比較不會出現夢遊行為。

在歐洲,尤其是非常喜歡草本藥物的德國,藥房便可以買到純草本的助眠藥。

如果真的需要換藥時,須注意以下幾件事:

1漸進式換藥劉宗憲建議,假設原本一次領一個月的藥,換藥時可以不要一次拿一個月的量,避免使用上不適合,可能多拿了不適合也不會吃。

2.配合生理監測葉啟斌說,因為短效藥比較容易成癮,換藥過程必須特別留意病患可能出現戒斷症狀,例如緊張、心慌、心跳加速、自律神經過度敏感等。同住的人也可以協助留意換藥後的睡眠狀態。

3.選擇適合自己睡眠型態的藥物劉宗憲表示,其實很多人使用史蒂諾斯或其他短效型的安眠藥,若沒有出現夢遊,成癮性也沒有非常高,這對某些不容易入睡的人來說,也還算是適用的藥物,但若出現類似夢遊的副作用,那就該禁止服用此類藥物。

也因為短效藥的藥效退的快,不像長效藥雖然比較不會有夢遊行為,卻因為藥效持續較久,白天仍感到昏昏沉沉。所以還是要了解自己的睡眠型態,和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藥物。

4.不過度依賴藥物葉啟斌強調,決定換藥前還是要謹慎評估失眠的原因,找出調整的方式,而非第一時間就用藥。

例如因為工作換班影響生理節律、或者服用某些藥物影響睡眠,如氣喘藥、心臟病藥物、類固醇等、老人家某些病痛也可能導致睡不好,像是心臟病會呼吸喘、甚至常見因為壓力、環境、憂鬱症等因素,都可能影響睡眠,表現出失眠的症狀。建議還是要全面評估,不只是靠安眠藥來滿足需求。

延伸閱讀:

如何不吃藥 也能好好睡

睡眠專家意外做對一件事 竟減重又治好睡眠呼吸中止症

用寬膠帶封住嘴巴能治失眠? 10種你想不到的助眠小物

睡過久、太短都可能增加死亡率!各年齡理想睡眠時數 一張圖秒懂

睡眠不足易變胖...有解啦! 起床後做這事可增加「瘦素」分泌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