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上萬人腸癌!台商回台揪「0.8cm息肉」嚇傻...8族群恐中標

頻繁打嗝、放屁好尷尬 6種人容易肚子脹氣

▲50歲~74歲以上的的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圖/Pixabay)

記者謝承恩/綜合報導

52歲的黃先生因為工作關係,長期被公司外派在大陸,之前看到好幾位知名藝人相繼罹患大腸癌而過世的新聞,於是趁休假返台時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安排大腸鏡檢查後發現有1顆0.8公分大的息肉,所幸後來息肉切除後的病理報告顯示為良性的腺瘤性息肉,之後安排定期回診追蹤即可。

新營醫院外科醫師王心泰指出,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五千多人罹患大腸癌,死亡人數達五千多人,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連續11年位居十大癌症之首。其中有近九成五都屬腺癌,起初是由正常的腸道黏膜先發展成腺瘤型息肉,再逐漸癌化成腺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謂息肉,則是指從大腸或直腸的內壁黏膜所出現的異常隆起增生組織。息肉可能長在大腸的任何位置,但大多數是出現在乙狀大腸與直腸。臨床上所看到的息肉有95%都是增生性息肉或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很常見,通常都是良性。不過腺瘤性息肉則有癌化的風險,若直徑大於2公分,則有高達四成的惡性機會。

烤香腸。(圖/Pixabay)

▲愛吃高脂肪食物、愛吃紅肉或加工肉製品,罹患腸癌風險高。(圖/Pixabay)

依照最新的研究,大腸息肉形成的原因主要與先天的基因遺傳與後天的飲食生活習慣有關。如果是年紀在50歲以上、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的個人病史或家族史、有發炎性腸道疾病、愛吃高脂肪食物、愛吃紅肉或加工肉製品、愛抽菸喝酒、體重過重或是缺乏運動的朋友們都屬於容易生成大腸息肉的高風險族群。其實預防大腸癌並不難,有半數可以透過調整飲食習慣、運動與體重控制來預防。

醫師提醒,大腸息肉剛開始通常都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常常被忽視,唯有定期篩檢才能及早發現。有鑑於此,國民健康署自多年前開始推行腸癌篩檢計畫,補助50~74歲的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若篩檢結果為陽性,應回醫院安排大腸鏡檢查以進一步確定診斷。若能盡早發現潛在的大腸息肉並加以切除,就能免於可怕的大腸癌找上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