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領隊遭虎頭蜂攻擊亡!醫揭蜂螫9月最高峰 2情況嚴重恐喪命

▲▼虎頭蜂,黃蜂。(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蜂隻螫傷有兩種情況會很嚴重。(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屏東服務處舉辦志工團登山活動,昨在古道遭遇虎頭蜂襲擊,其中41歲洪姓領隊為保護團員,遭蜂群螫咬至少30處傷口,送醫不治。毒物科醫師指出,國內蜂螫受傷高峰在7至10月,普遍致死率不高,但有兩種情況很危險,第一是本身嚴重過敏者,可能會出現過敏性休克;另如果被蜂群螫傷且受傷超過20處以上,出現嚴重中毒症狀甚至死亡風險高。

根據台北榮總毒物中心研究報告分析,國內在2001至2021年期間,因蜂螫傷通報至毒物中心的病人共有661名,有46人(7.5%)產生嚴重中毒症狀,包含29人重症(占4.7%),17人死亡(占2.8%)。進一步分析發現,同時被越多隻蜂螫傷、被胡蜂螫傷、年齡較大者及身體多處部位被螫傷的病人,與蜂螫後是否產生嚴重中毒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蜜蜂。(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蜜蜂和胡蜂螫傷後可能引起全身性的毒性反應,示意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受訪表示,蜜蜂和虎頭蜂螫傷後可能引起全身性的毒性反應,包括過敏反應、凝血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損傷和肝損傷等;而螫傷數目越多,直接的毒性反應(如急性腎損傷、橫紋肌溶解症和急性肝損傷)就越嚴重。

楊振昌也提到,一般蜂隻螫傷的致死率不高,傷口沒有感染情況下紅腫熱痛約兩天會改善,但是有兩種情況很危險,一是嚴重過敏者會過敏性休克,約在遭蜂螫後30分鐘到2小時會發生,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治療,會因為支氣管痙攣死亡。另外就是要擔心蜂群螫傷,以虎頭蜂來說,若螫傷數超過20處時,則可能產生嚴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狀甚至死亡。

毒物中心研究報告也顯示,蜜蜂和虎頭蜂螫傷主要發生在夏秋的7月至10月間,特別是9月份通報螫傷的人數達到最高峰。為什麼這個時期這麼容易被蜂螫?楊振昌解釋,蜂類在秋天築巢、也要貯存食物過冬,工作繁忙,加上防禦習性,特別容易被激怒。

楊振昌提醒,民眾若登山到野外,要注意附近有沒有蜜蜂或者虎頭蜂,如果有發現一定不要特別招惹,但也別大動作跑開驚擾蜂群,只要快速走開即可。另外,到這些地方也應該不要噴香水或穿太鮮豔,可能會吸引蜂隻。

如果真的被螫傷,一般情況建議將蜂刺移除、洗淨傷口、冰敷就可,但如果產生過敏症狀或被多隻蜂螫傷者,應盡快就醫接受治療,以免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或甚至危及生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