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排尿出現問題,要儘早就醫檢查。(圖/記者鄺郁庭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80歲林爺爺因「排尿障礙」就醫,檢查確診攝護腺癌,所幸還處於早期。醫師指出,攝護腺癌發生率在台灣男性排名為第六位,死亡率則占第五位,早期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相似,因此容易至中、後期才被診斷,有「家族史的40歲以上者」以及「無家族史的50歲以上者」,每年都應接受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標檢查。
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蔡曜州主任指出,攝護腺為男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位於膀胱下方,介於肛門與陰囊之間,有維持精子活動力與生命力、促進性徵發育與成熟、保護生殖泌尿系統等功能,當攝護腺出現肥大、發炎或是癌症時,往往也會影響泌尿系統,出現尿急、滴尿、排尿不順、尿流變細等症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攝護腺癌通常好發於60歲以上男性,在臨床經常會遇到病人因擔心高齡、術後排尿問題及性功能障礙而對手術治療有疑慮。蔡曜州說,攝護腺癌指數是臨床診斷分期的標準,治療上有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荷爾蒙療法等方式,以手術來說,有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手術等選擇,現今則有海福刀微創治療的新選項。
蔡曜州說明,傳統開腹手術不僅傷口大更容易有併發症,已不是治療首選,腹腔鏡手術雖然傷口小、恢復快,但因視野受限而使執行難度較高,因此目前醫界多以視野清晰、操作靈活的達文西手術為主流,但若病人在癌症早期即被診斷,且醫師評估腫瘤範圍小、惡性度低,則可考慮使用海福刀進行治療。
攝護腺癌是男性發生率排名第六的癌症,蔡曜州提醒,有家族史的40歲以上者以及無家族史的50歲以上者,每年應接受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標檢查,此外,每位病人適用的治療方式不盡相同,建議與專業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