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也脹氣還無法緩解!當心SIBO上身 醫示警4大成因

肚子痛,胃痛,腸胃炎,腹痛。(圖/記者李佳蓉攝)

▲老是腹脹可能和小腸菌叢過度增生 (SIBO)有關,示意圖,非當事人。(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脹氣問題可能不少人都有遇過,不過如果沒吃什麼東西,甚至是空腹的情況下卻仍有脹氣,持續七、八個小時都無法緩解,可能要注意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問題。醫師提醒,包含胃酸酵素不足、蠕動功能不佳、喜愛吃精緻糖、易脹氣食物等情況都容易造成SIBO,應多注意。

聯欣診所院長、家醫科醫師顏佐樺分享個案,接手家族企業的高小姐,由於自我要求較高,壓力相對較大,自覺一兩個月以來進食時常常覺得食道有卡頓感,且容易脹氣,即使空腹狀況下也有脹氣情形,導致食慾低落,後來經過包含腸道菌相功能等一系列檢測,確認是SIBO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顏佐樺說明,在正常的腸胃蠕動功能下,我們所吃進去的食物會在順利消化後,進入大腸才產生氣體,並透過放屁的方式,將氣體排出體外。而在SIBO的情況下,卻由於消化不良或腸胃蠕動功能不佳,導致食物沒有完全消化,並且囤積在小腸而產生氣體,就會有脹氣、腹脹不舒服的狀況。

顏佐樺指出,經常的腹脹,最顯而易見的影響即是食慾不振,面對營養及美味的食物卻不能如常享用,不僅有礙營養的吸收,更是極大地影響生活品質,而進一步分析,SIBO有4大主要成因:

1. 胃酸酵素不足:胃酸、膽汁、酵素分泌不足,使得食物未被充分消化,促使細菌進入小腸繁衍生長,引發SIBO。

2. 蠕動不良:蠕動功能不佳,食物及液體停留在腸道中致使細菌生長,或小腸內的細菌無法清除,則會加劇SIBO情況。

3. 藥物及免疫力不佳:長期使用制酸劑、慢性疾病用藥可能會影響胃酸、膽汁、酵素分泌;免疫力下降,易使腸道受感染,均可能導致SIBO。

4. 喜愛吃精緻糖、易脹氣食物:食用精緻糖和易脹氣食物可能導致腸道產生過多氣體,提供細菌生長的環境,增加SIBO的風險。

平常要注意維持腸道環境平衡,才能讓SIBO不要找上門,顏佐樺提醒,平時飲食應細嚼慢嚥、飯水分離,有助於提高食物在口腔和胃部的消化效率,促進上消化道消化;另也建議適量攝取酸性食物如蘋果醋,可刺激胃酸分泌。

顏佐樺也建議,應該避免食用過多精緻加工及易脹氣食物,以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相平衡,保持腸道健康,特別是蘆筍、豌豆、洋蔥、韭菜等雖然是蔬菜,但含有較高的纖維和難消化碳水化合物,亦容易造成腸道脹氣不適。此外,也要注意養成每日排便習慣、釋放壓力、避免久坐等生活習慣。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