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肝=豬最毒器官? 營養師:吃豬腎風險更大

▲▼豬膽肝、臘肉、香腸和蒜苗一起熱炒,是一道傳統客家年菜。(圖/記者蔡文淵攝)

▲網路瘋傳豬肝是豬身上「最毒」器官,傳言說法不分是否為重金屬毒素,一概而論易生誤導。(示意圖/記者蔡文淵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近期網路上瘋傳一支以「豬身上"最毒"的器官,國內早已禁止銷售,卻仍有許多人在吃!」為題之影片。對此,事實查核平台「MyGoPen」採訪營養師陳俞均,指出肝臟將有毒物質解毒後,水溶性物質會隨尿液排出、非水溶性則跟著糞便排出,有毒物質並不會留在肝臟,會儲積的只有重金屬鉛等,此傳言並不正確。她也提到,若怕內臟有毒,腎功能差的豬反而較值得擔心,「豬腎」比豬肝風險更大。

影片中提到肝臟為解毒器官,豬體內的有毒物質會殘留在豬肝中,曾有病例吃了白點結節的豬肝而感染肝吸蟲或其他物質。MyGoPen諮詢臺安醫院營養師陳俞均,她表示影片中只說對一半,肝臟確實用來解毒,而是否有毒素殘留應將重點放在「重金屬鉛」,因此食藥署《食安法》訂有牛羊豬及家禽可食性內臟重金屬限量標準,豬肝濕重的重金屬公告限量標準為鉛含量為0.5ppm,影片未說明是否為重金屬毒素,只說肝臟用來解毒、毒素會留在肝臟是錯誤說法,會誤導大眾以為所有毒素都會儲積在肝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網傳豬肝是豬身上最毒器官?癌症找上門?誤導影片!勿過度解讀。(圖/取自MyGoPen事實查核網站)

▲MyGoPen諮詢營養師查證後,認為影片中說法錯誤,民眾勿輕信。(圖/取自MyGoPen事實查核網站)

陳俞均說明,傳言影片應來自中國,但台灣的豬肉市場有一定的流程和規範。在超市等通路選購時,她建議,認明有CAS標章是最簡單的方法,但多數民眾都在傳統市場購買豬肝,那就依照屠宰合格標誌所規定,認明攤商的豬肉是否有蓋章、是印有合格印的豬肉,這樣的攤商所賣的豬肝也較有合格屠宰流程的把關。

陳俞均說明,新鮮豬肝應該呈現暗紅色,上面不會有斑點,呈現水潤的光澤及彈性,若豬肝有一些泛白、變成橘黃色,那就是患有脂肪肝的豬,或可能太過肥胖,不是健康飲食的選項。

陳俞均表示,豬肝的營養價值包括蛋白質、鐵、B12以及維生素A,對於術後、產後體力虛弱者,能達到快速補充的效果,但要提醒的是,豬肝的飽和脂肪酸較高、會增加體內膽固醇,所以要注重份量,每餐份量約為一個掌心的大小和厚度,而外面賣的豬肝湯就是一份的份量、相當於60到90克,在一餐中用這一份豬肝取代一份肉的份量即可。

此外,陳俞均也提醒,煮熟的豬肝比較看不出新鮮健康程度,所以外面小吃店賣的豬肝湯比較無法辨別。她表示,建議的每餐份量就是一個衡量的標準,每餐最多就是吃一份即可,份量超過無法分散風險,也可能增加膽固醇、想減肥卻瘦不下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