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長白斑!他「以為只是髒」不理 拖半年醫嘆:口腔癌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黃芷嫣指出,口腔癌術後衝擊生活品質,床邊復健結合物理及與語言治療助,可病人早日回歸生活。(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口腔癌不僅會毀容,還有可能致死。(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南部一名41歲陳姓男子,抽菸與嚼檳榔已20年,半年前刷牙時驚見舌頭左側冒出「詭異白斑」,起初還不以為意,以為只是食物殘渣及口腔沒清潔乾淨所致,豈料白斑範圍隨時間逐漸擴大,才迫使他到診所求診,被診斷為口腔黏膜白斑症,轉診至奇美醫院,切片化驗確診「麟狀上皮細胞癌」,已住院並進行舌腫瘤廣泛性切除手術治療計畫。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李京澤指出,在台灣,口腔癌好發部位為舌頭與頰黏膜,90%以上的口腔癌為麟狀上皮細胞癌。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口腔癌好發於45歲以上,也可能發生於其他年齡,其中90%為男性。口腔癌、口咽癌及下咽癌為台灣男性惡性腫瘤發生率的第4位,每年超過8千人罹患,好發年齡多集中在40~70歲之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舌頭冒詭異白斑!他「以為只是髒」拖半年 醫切片嘆:是癌。(圖/奇美醫院提供)

▲男子舌頭左側白斑病灶。(圖/奇美醫學中心提供)

李京澤說明,口腔的範圍包含嘴唇、齒槽、舌頭下方的口腔底部、口腔舌部、硬顎、臼齒後三角以及兩側的頰黏膜。口腔黏膜是由角質化程度不同的複層鱗狀上皮所組成,當口腔受到慢性刺激,如嚼檳榔、吸菸或反覆磨損便可能產生白斑,其為口腔癌的癌前病變之一,其他癌前病變如紅斑、黏膜下纖維化、口腔扁平苔癬或是疣狀增生,一旦經檢查出有以上癌前病變,應進行切片及後續治療。

李京澤表示,針對口腔白斑症的治療,若病理報告為癌前病變,且深度及面積不大時,可使用二氧化碳雷射將病灶移除,但若深度面積較大的病灶或病理報告為癌症時,則需要在全身麻醉進行腫瘤廣泛性切除與植皮手術。

▲舌頭冒詭異白斑!他「以為只是髒」拖半年 醫切片嘆:是癌。(圖/奇美醫院提供)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李京澤(右)。(圖非本新聞之個案/奇美醫學中心提供)

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常見的口腔癌症狀如下,若有應至耳鼻喉科或口腔顎面外科進行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1. 口腔有腫脹、硬塊、脫皮落屑或顏色改變

2. 嘴唇或口腔有超過兩周不癒合的黏膜潰瘍

3. 口腔有不明原因麻木感、疼痛或觸痛

4. 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

5. 口腔黏膜出現白斑或紅斑

6. 舌頭活動度受阻

7. 頸部有不明原因腫塊

8. 口腔活動受阻或有困難

▲檳榔為第一類的致癌物,易引起口腔、口咽、下咽、食道等癌症。(圖/安南醫院提供)

▲檳榔中的化學物質會刺激口腔黏膜,進而演變為癌症。(示意圖/安南醫院提供)

口腔癌的主要成因如下:

1.嚼食檳榔、吸菸和使用菸草產品。其中的化學物質對口腔黏膜和身體組織產生有害影響。

2.過量飲酒刺激口腔黏膜,也會增加口腔癌風險。

3.長期慢性口腔損傷(如假牙摩擦、刺激性食物等)也會增加口腔癌的風險。

4.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如病毒株HPV16和HPV18與口腔癌風險增加有關。

李京澤提醒,口腔白斑為口腔癌的癌前病變,若置之不理有機會轉變成癌症,因此,有嚼食檳榔及吸菸之民眾應注意自己的口腔健康。他呼籲,最好的預防口腔白斑的方式,就是戒除檳榔與菸草產品,目前口腔二氧化碳雷射手術已廣泛使用在有口腔白斑的病灶,能有效阻止癌化的進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