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授乳房自測4招:至少每週一次! 2類食物「恐增癌症發生率」

▲▼女性在洗澡時,可一手放於腦後,以食、中、無名指三指的指腹,由乳頭開始,由內向外檢查,感覺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圖/亞大醫院提供)

▲醫師提醒,乳癌的防範除了從每兩年一次的篩檢外,平時也可自我檢測。(示意圖/亞大醫院提供)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歌手朱俐靜3日因乳癌病逝,享年40歲的噩耗震驚各界。過去經常衛教各種健康資訊的家醫科醫師陳欣湄,過去也曾因為乳房有長新腫塊而經歷了好一陣子的煎熬期。她分享,乳癌在女性的發生率確實有變高,建議大家要每天為自己做一些小功課,藉此傳授了自我檢測的4步驟,初步就能自我判斷是否有狀況。

朱俐靜的癌逝,再度喚起各界對於乳癌防治的重視。陳欣湄曾進行例行乳房超音波時,被醫師告知有一個新長的腫塊,需要切片,後續結果為良性。但她也更加注意各種身體的警訊。醫師指出,乳癌除了專業的乳房篩檢一定要執行外,自己同樣能做一點功課,就是從自我檢測開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欣湄分享乳房檢測4步驟,每週一次:

1.看:有些乳房結構的乳房腫塊會表現在皮膚表面,例如:凹陷、紅疹。

2.觸: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併攏比出「3」的手勢,以乳頭為中心,內往外順時鐘或逆時鐘都可;建議摸完乳房,四個地方也要一併檢查,包括「腋下、鎖骨下、胸骨中緣及肋骨下緣。」

3.臥:假設在上一步仍覺得可能有誤差的人,可以躺下,並拿一顆枕頭放在想檢查的那側,用一樣的手勢跟同樣的區域,可確認的較為精確一些。

4.擰:擠一下乳頭。醫師提醒,有些腫塊第一個表現是「分泌物」。

▲▼醫師分享乳癌自我檢測4招。(圖/翻攝自《健康2.0》)

▲醫師分享乳癌自我檢測4招。(圖/翻攝自《健康2.0》)

陳欣湄再次強調,若已經符合45歲以上,衛福部有提供兩年一次的免費乳癌篩檢,另外家族史者,建議提早到40歲開始就可固定檢查,假設真的有發現問題,盡量遵照醫囑回診追蹤,「其實只要可以積極面對 任何一個時機點都是最好的時間點。」

另外,營養師宋明樺則補充,很多人對於飲食方面出現迷思,像是最多人誤解的,「豆製品會不會容易得乳癌?」營養師說明,豆類中的大豆異黃酮和類雌激素在適量攝取情況下,其實可以扮演正負調節的角色,但如果是天天把豆漿當水喝,或是三餐豆豆不離身的人,就要小心一些,無論是健康或是乳癌患者,適量的攝取是安全的。

宋明樺提醒,動物性蛋白質及高油脂飲食都有研究指出,可能會因此提高許多癌症的罹患機率,因此三餐部分一定要均衡拿捏、任何食物都是適量就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