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當照顧 恐陷健康風險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老年人吃糊糊爛爛的食物助消化?走路越來越慢是正常現象?吃銀杏防失智?老年人照顧的觀念中充斥著許多迷思,據國內調查,民眾常見錯誤認知,吃喝(飲食、保健品)拉撒(排便狀況)睡各種面相都有,不警覺或是過當照顧,恐讓老年人陷入健康風險!

▲老人照顧迷思多 過當照顧恐陷健康風險(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康健雜誌》針對全台1075位年滿20歲的民眾進行「照顧銀髮族迷思大調查」,發現在飲食上,半數人以為老人吃糊糊爛爛的食物較好消化;更有3成民眾錯以為廣告常出現的維骨力(葡萄糖胺)可治骨鬆;超過4成認為吃銀杏防失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解釋,老年人吃糊爛食物因為缺乏色、香、味,會降低食慾,反造成營養不良;台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劉怡里建議,若有缺牙的老人,應把重點放在牙齒照顧,若在過度時期要補充蛋白質,可將肉攪碎或蒸蛋,不建議全部食物都如餵嬰兒般攪爛。

詹鼎正表示,市售保健食品因為行銷需求過度詮釋,常使民眾產生錯誤認知或過高期待,其實葡萄糖胺不能治療或預防骨鬆,只能幫助某些人退化性關節軟骨的修補;至於銀杏可幫助促進血液循環,對已失智患者有某種程度的療效,但對未失智者則沒有預防功效。

近9成民眾認為老人家每天該上1次大號,否則就是便秘;詹鼎正澄清,便秘的定義除了看次數(每週排便數小於3次),也要看品質,只要規律排便,1天3次到3天1次都算正常。

過半數民眾認為年紀大了晚上就會睡不好;詹鼎正說,老人家若沒特別的事,睡眠品質應與正常人無異,有些老人家其實睡眠時數很夠,問題出在他對睡眠的認知錯誤,以為早上8點起床才叫一覺好眠,其實是因為他們睡覺時間「相位移前」,也就是提早睡相對提早起,才認為自己失眠或睡不好。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老年人照顧的重點不應以「疾病」做思考,為人子女平時幫助老人家保持正常飲食、作息,並以「行動力」作為其健康評估(每秒行走速度小於0.8公尺,就必須注意老人家的生、心理是否潛藏問題),完善的失能預防遠勝於事後的疾病治療!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