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詢問,若孩子被插隊或面對人際衝突時的處理方式。(圖/免費圖庫pakutaso)
「鬍鬚張,如果小孩在面對人際衝突 的時候,要怎麼處理?」
「比如說?」
「像是排隊時,被人家插隊,可是又不知道要怎麼辦。」一位媽媽問。
「還有,像是去公園玩時,有個大小孩在欺負我孩子,而且他又看起來有點兇,我該怎麼辦?」另一位媽媽又問。
講座時有人提問,要怎麼教小孩處理,像是被插隊時的狀況,或是小孩跟人起衝突,但對方看起來很兇,要怎麼辦?雖然我看他們的表情都很期待我可以給他們一個標準答案,但我必須很抱歉地跟他們說:「施主,這就要問你自己了。」
什麼意思呢?這部分,其實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如果跟你的習慣不符的做法,即使你覺得「似乎應該如此」你也不可能持續實行下去。比如說,一樣是被插隊的情況,就有很多種處理方式。有的人會大聲地斥呵,也有的人會為了息事寧人,而選擇忍氣吞聲,或是有的人會跟那些搞笑影片一樣,用酸言酸語的方式,讓對方知難而退。
只是,到底哪一個才好呢?正確的答案是,「沒有哪一個是最好的答案」。只有你覺得,最適合你自己的。反過來說,如果你希望小孩應該要去做的做法,其實是你平時也做不到的,甚至是因為孩子做不到,因而生氣,那這就是把你自己的願望跟期待,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專家指出,若孩子遇到衝突時,可以先思考自己會怎麼做,再教導小孩。(圖/取自免費圖庫Picabay)
因此,你還是要先思考在這種情況下,
1.理想上要怎麼做,會比較好?
2.要是你自己遇到,你實際上會怎麼做?
權衡這兩種做法後,相信你應該就會有答案了。
「難道說,我教小孩逃離現場,會比較好嗎?」第二位媽媽問。
「逃走也是一種應對方式啊!本來就沒有哪一種方式,是可以應對所有的狀況的。」
「我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說,如果當時對方拿著刀子之類的危險物品,你還會想要小孩當面跟他對抗嗎?」
「喔…,那這樣我就會叫他離開。」
「所以說,對小孩而言,能夠判斷現場的狀況,再進而決定 選擇哪種做法,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過程。而這也決定於,他手上有多少種可以應對的手牌。」
這些決定應對方式的手牌,要不是你直接教他,要不就是模仿你的做法。因此,先思考你自己實際會怎麼做,比獲得正確答案還重要。反過來說,如果你覺得某個做法才對,但你卻還沒這麼做過,那就等你自己先實際這麼做過了,再來教小孩這種做法吧!
本文經授權轉自:OT 莉莉當媽媽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