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牙周病...不只是刷牙問題! 11個風險因子也要注意

出處/康健雜誌


牙周病發病,不只是刷牙時的清潔不夠徹底,還有許多風險因子會造成牙周病。

●糖尿病

許多研究證實,糖尿病是導致嚴重牙周病的絕對危險因子。糖尿病會削弱對細菌的免疫抵抗能力,血糖高也間接影響細菌的孳生,進而影響牙周健康。因此,統計發現,糖尿病患者得牙周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3倍,糖尿病的控制會影響牙周病的治療預後;但反過來說,改善牙周病發炎程度也能促進糖尿病的控制,例如多發性的膿腫會產生牙齦腫大的情形,以及牙齒容易搖動等現象,可以經由控制牙周病,來改善糖尿病。這兩個疾病之間其實互為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牙周病醫學會前任理事長、博世牙醫診所院長林保瑩提醒,糖尿病患者平時更要注意口腔清潔,定期找牙醫師洗牙,並留意口腔的變化,如是否牙齦腫脹、出血、牙齒搖晃、口乾、疼痛等,如果有裝假牙,也要做好假牙的清潔及維護,減少感染。

(圖片來源:pixabay)


糖尿病患者如果已知有牙周病,治療前先抽血及驗尿檢查,在治療時最好能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6.5%以內。

不只是牙周問題,血糖控制不好,容易有口角炎、口腔灼熱感、口水減少等,也有可能產生黴菌感染,這些免疫力下降的狀況,都會導致牙周病破壞力更強,也使得血糖控制更加不易,形成惡性循環,增加治療難度。

●抽菸

抽菸與糖尿病都被認為是最直接影響牙周病的危險因子。它們除了讓牙周病有更高的發病率,一旦發病也會較一般人更嚴重。

研究建議要戒菸且超過6個月以上,牙周病治療效果才會明顯。

●荷爾蒙變化

懷孕時因為動情激素、黃體素改變,導致牙周病細菌大增而更具破壞性,停經的婦女則是容易因此導致骨質疏鬆。

●全身系統性疾病

包括骨質疏鬆、免疫系統HIV,或是血液性疾病、與結締組織有關的疾病等,有可能造成牙周病。

●壓力

壓力也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對細菌刺激的抵抗力減弱,加劇牙周問題。

●營養問題

營養不良(過多或過少)、過胖或過瘦,都可能得牙周病。

●服用藥物

如血壓藥、抗凝血藥、抗排斥藥物、消炎藥、止痛藥、會造成口乾症的藥物,都要小心。

●遺傳

如果父母親或隔代祖父母有牙周病,下一代罹患牙周病的機率就會提高。

●齒間密合度有問題

口中有不良假牙,或早期補過但多少已喪失應有密合度的牙齒,都容易造成食物殘渣卡在縫隙間,不容易被清理乾淨。

●口腔衛生習慣不良

個人口腔衛生習慣不良,使牙菌斑及牙結石容易累積。

●曾是牙周病患者

牙周病治療不能全靠牙醫幫忙,當療程結束後,個人的口腔衛生習慣要自己負責。學習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正確使用牙刷、牙間刷、牙線才能避免牙周病的復發。

延伸閱讀:

每天刷5次牙為何仍有牙周病?因為要做到2事 才算真正刷乾淨

資深牙醫的良心告白:能做假牙就不要植牙

多做幾次刷牙時都會有的這動作 能減少40%感冒機率

喝完汽水最好馬上刷牙?錯! 這7件事讓牙齒愈保養愈糟

老太太因牙周病與與食慾不振就診 竟發現末期胰臟癌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