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1.0卻走上失明之路 5種人易患青光眼

文/張曉卉 圖/pixabay

青光眼是一群不同原因與機轉的疾病組合,通常和「眼壓異常」有關。共通特性是持續破壞視神經,有典型的視神經和視野變化,甚至造成失明。

青光眼的症狀可以從沒有任何症狀到眼睛覺得輕微不舒服;或急性眼壓升高到眼睛脹痛、視力模糊,看到燈光周圍有一圈光暈、頭痛、噁心、嘔吐。等到只看到中央部份,喪失周邊視野時,視神經已受嚴重且不可逆傷害。

但當醫師告知有青光眼時,有些病人會搖頭不同意,以為自己明明還看得很清楚,這是因為青光眼造成的視野縮小與缺損,是從周邊開始,中心視力往往最後才受到影響,所以病人仍可能有1.0的中心視力,但其實病人已經青光眼合併視神經萎縮,看景物像是「以管窺天」,意即從隧道往外看,只看得見中央景色而不是全景,但病人並不自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正常人的眼球為了維持一定形狀和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壓力,稱為眼壓。一般成人眼壓介於10~21毫米汞柱(mmHg)。

眼壓高低和房水的產生與排出間的平衡有關。房水由睫狀體分泌,經由瞳孔流到前房,再從角膜周邊與虹膜的夾角(隅角)排出,進入血液循環。如果排出受到阻礙,造成房水累積會使眼壓升高,進而傷害視神經,這是目前對「高眼壓青光眼」成因的解釋。

但近年發現,有的人眼壓正常,也可能發生視神經傷害,叫做「正常眼壓性青光眼」,這類青光眼的原因多樣,例如免疫功能、神經細胞營養失衡及有毒物質、視神經周遭結構及局部血液循環異常,包括貧血、低血壓、缺血性變化等都有可能。

若依病因區分,青光眼可分原發性續發性青光眼兩種。大多數病人罹患的是原發性青光眼,只能說和「體質」有關,無法找出任何可避免的因素,因此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的人要特別小心。

續發性青光眼常是因為眼睛外傷、長期使用類固醇或作用在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藥物,以及因為眼部腫瘤、眼睛葡萄膜炎等問題引發造成。

眼壓降到正常範圍,還要點青光眼的藥水嗎?

治療方法有三種:藥物、雷射、手術。目的都是為了將眼壓降下來,減緩視神經惡化速度。

藥物以眼藥水為主,口服藥是在眼壓急性升高,或者已經點眼藥水但病情不穩定時追加使用。

雷射則是用特殊光波作用在眼睛組織,使房水減少產量或循環路徑比較順暢,達到降低眼壓、保存現有的視力。如果藥物或雷射治療已經可以控制眼壓,視野缺損沒有持續惡化,就不需要手術治療。

手術是為了避免視神經遭受更多傷害,但無助於已經壞死的視神經細胞。換句話說,雷射或手術不會治好青光眼,只是減緩視神經病變的速度。

常有病人問,眼壓已在正常範圍,還需繼續點藥水嗎?

需要。青光眼雖可分高眼壓性青光眼與正常眼壓性青光眼,但研究顯示,無論哪種青光眼,只要眼壓降得夠低(通常要比病人原來眼壓降幅大於30%),都有減緩青光眼視神經與視野惡化的效果。

但是,眼壓會日夜浮動,而青光眼的視神經與視野是長期、慢性的變化,因此沒有一個眼壓值是絕對安全或不安全的,著眼點是病人的眼壓應控制得比原來低,所以青光眼藥物不能隨便停用。

日常保健最重要是定期回診,免得視野一去不回。減少升高眼壓的因素:不抽菸、避免一次喝下大量水分,睡眠充足不熬夜。多攝取含豐富抗氧化劑的蔬菜水果,必要時可每天補充一顆500微毫克(mcg)的維生素B12,即所謂神經活化促進劑。

眼科醫師建議,超過40歲的人(特別是容易得青光眼的高危險群),最好每年作一次包含視力、眼底(含視神經)的眼睛檢查。

青光眼高危險群有:

● 家族成員有青光眼視神經傷害的人

● 沒有控制、或頑固型的高眼壓(如虹彩炎)

● 有心血管疾病、特別是血壓過低的患者

● 老年人(70歲以後,發生率約5~10%)

● 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的人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一分鐘解讀青光眼

青光眼本質是一種持續惡化的視神經疾病,與眼壓及視神經局部血流及其他未知因素有很大關係,會造成視野缺損及視力喪失。

病因:老化、遺傳、先天性、藥物(類固醇)、手術、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及局部性眼疾所引發。

治療:降低眼壓及增加視神經局部血流、促進神經保護。

預後:與發現早晚、治療的持續性與效果有很大關係,可能失明。

青光眼的治療僅是控制病情防止惡化。

延伸閱讀:

太陽眼鏡戴錯更傷眼 這顏色千萬別選

多吃這些東西能增加葉黃素 效果有如戴濾藍光眼鏡

晚餐選「它」當主食 避免黃斑部退化

起床後做「上泳顫掌」3分鐘! 改善肩頸僵硬 讓眼睛、頭腦清晰

不戴老花眼鏡並不會延緩老化!唯一的解決之道是...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鍵字: 康健雜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