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團隊發現,柳丁等水果外皮有熱帶念珠菌。(示意圖/視覺中國CFP)
文/中央社
國衛院研究團隊在連鎖超市抽樣,於番石榴、檸檬、芒果、哈密瓜、柳丁和梨子等水果表面發現具抗藥性黴菌「熱帶念珠菌」,且可能透過此傳播,提醒民眾吃水果要洗乾淨。
熱帶念珠菌(學名:Candida tropicalis)是黴菌界成員,國內農田、森林土壤等處都曾分離出此菌珠;人體上則可能存在於皮膚、指甲、口腔黏膜、腸道及陰道等處,與甲癬、耳黴菌病、口腔、皮膚念珠菌病等淺表黴菌病有關;且近年臨床研究指出,熱帶念珠菌對病患造成感染的比例日益趨增。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監測顯示,感染念珠菌菌血症患者死亡率高達25%,而目前估計黴菌感染與全球每年有150萬人死亡相關,且感染會延長住院時間長達2週與花費額外數千美元醫療費用,念珠菌抗藥性議題因此受重視。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羅秀容今天接受媒體聯訪說明,從1999年「台灣黴菌抗藥性監測計畫」啟動時,就發現台灣熱帶念珠菌抗藥性高於全球,此後熱帶念珠菌抗藥性情況間斷出現,不過2014到2018年間連續2次都發現有抗藥性,且與先前的基因型不同。
▲熱帶念珠菌可能存在於皮膚、指甲。(示意圖/達志影像)
研究團隊也在2017年就於超市水果表面分離出熱帶念珠菌,持續監測。近期團隊更在連鎖超市販售的番石榴、檸檬、芒果、哈密瓜、柳丁和梨子等6種水果表面,17個檢體中10個偵測到熱帶念珠菌,且其中3株菌株對常用於臨床治療黴菌感染的氟康唑(fluconazole)有抗藥性,並與臨床患者分離出的菌株為同一基因型。
羅秀容分析,水果表面存在熱帶念珠菌,可能是風或水將環境中念珠菌傳播至水果上;也可能是農民、包裝或超市人員、顧客的手造成汙染。念珠菌若隨水果吃下肚,對健康民眾來說,會被免疫系統抵擋在外或共生於體內;但對免疫系統較差,如罹患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或重病患者,就有可能因此染病。
國內民眾攝取水果量大,羅秀容指出,食用前以流動清水清洗,能移除水果表面的化學藥劑,也可減少或清除果皮上的黴菌,避免受其感染。
羅秀容表示,環境中各樣措施、存在菌株都可能跟人體健康有關,熱帶念珠菌抗藥性不僅與醫學臨床自1990年代開始使用氟康唑作為黴菌感染一線藥物有關,也與農業相關。
農業方面,羅秀容說明,植物上有75%感染是來自黴菌界,因此唑類藥物在農業上也受到大量使用,每年用掉近160噸。但農藥殘留在環境中,恐篩選出抗藥性菌株,導致整體抗藥性上升,因此正與農方討論,盼找出非唑類、其他人類沒有使用的抗黴菌藥物,作為農藥輪替使用,或改用生物性防治取代化學農藥,以降低整體熱帶念珠菌抗藥性。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