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呼籲,「藥駕」危險程度不比酒駕低。(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藥駕」危險程度不比酒駕低!國內外文獻都指出,鎮靜安眠藥、抗憂鬱劑等藥物都和交通事故有明顯相關。而根據台北市藥師公會調查,國人最常「藥駕」的藥物是「降血壓藥、安眠藥和肌肉鬆弛劑」,統計每年有300位國人因藥駕死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8年全球交通安全狀況報告書統計,2016年全球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已達135萬人,道路交通傷害是全球人口的第8大死因,由國人死因統計資料得知,因事故傷害死亡居國人死因第6位。
而近年飲酒和物質濫用造成交通意外的社會新聞層出不窮,政府機關都大力宣導「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和堅決反毒等政策,但卻忽略了常規用藥下的駕駛安全。根據《趨勢民意調查》發現,多達3成5的駕駛,幾乎每週都會服用至少1種可能造成危險駕駛的藥物,引發潛在的交通危機。
▲交通安全藥物分級。(圖/藥師公會提供,下同)※點圖放大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指出,據統計,台灣服用藥物造成死亡原因排名之中,交通意外死亡位居第8位,每年約有3000多人喪命,其中使用藥物後開車占整體10%,預估每年造成約300多人死亡。而在常見藥物方面,「降血壓藥、安眠藥和肌肉鬆弛劑」是前3大國人常藥駕的藥物。
藥師公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委蘇柏名也進一步舉例,近年曾發生過幾例嚴重藥駕事件,高雄某男子長期受失眠所苦,某日睡前忘記服用安眠藥,竟在上班開車出門前「補吃」,結果上路後突然睡著、直接衝撞並輾斃正在停等紅燈的無辜女騎士;另一名新北某男子在住處服用安眠藥後,無照開車上路,行經某街道追撞騎士,使其不治身亡。
針對「藥駕」的危險性,歐洲國家早就落實藥駕觀念,法國衛生部十多年前就訂定藥物分級,並且要求藥廠於產品外盒上清楚標示,藥師於發藥時也會仔細向民眾說明,特別是針對運輸業者,避免因為工作和作息使藥物副作用影響道路安全。
▲藥師公會呼籲民眾重視藥物駕駛的危險性。
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也針對交通「安全藥物分級」制訂宣導,將藥品分成四級,從最危險的安眠藥、抗精神病藥、散瞳劑、肌肉鬆弛劑等處方藥,到民眾最常接觸的止咳藥、抗組織胺以及含有可待因的藥水等分門別類,於台北市交通運輸部門、計程車服務站等進行宣講。
北市聯醫藥劑部主任吳淑娟也表示,未來也將與台北市藥師公會以及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合作,訓練更多臺北市社區藥局甚至是全國各地的藥師,面對須長期駕駛交通工具的民眾領藥時,進行詳細專業的衛教,以避免藥物帶來的隱性傷害。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