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作家走絕路 醫師:寫作紓壓有危險...可能會更憂鬱

▲憂鬱示意圖。(圖/記者周宸亘攝)

文/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困在回憶裡的瓶中美人

一位曾罹患重度憂鬱症的女作家,以自身「青少年時期被補習班老師誘姦」的創傷回憶,寫成了自傳體小說,獲得不少迴響,然而就在小說出版後不久,也傳來她自殺過世的消息,不禁讓人想到了美國早夭女詩人普拉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普拉絲也從青少年期就罹患憂鬱症,多次進出精神病院,後來遇到了名詩人泰德休斯,普拉絲對其風采與才華大為折服,不只在他引導下走上寫作之路,兩人也墜入愛河,並結為夫妻。但婚後泰德休斯出軌,普拉絲受到打擊,情緒更加惡劣。普拉絲的最後一本著作是一本名叫《瓶中美人》的自傳體小說,書中影射了泰德休斯的外遇情節,小說出版一個月後她自殺離世,死時三十歲。

一般認為書寫具有療癒功能,可以藉由文字敘述來整理生命經驗、抒發當下情緒,然而文學的療癒功能是有極限的,對於一個人內在最深層的創傷經驗,如果當事人不是處在身心平穩的狀態之下,就冒然進行大規模的自我挖掘,這對於書寫者來說未必有利。

▲寫作的自我療癒效果是有極限的。筆記本示意圖。(圖/取自LibreStock)

寫自傳體小說是一種回顧與反芻,而對一個曾罹患重度憂鬱症的人來說,進行回顧與反芻這樣的動作最好謹慎,因為有可能透過鉅細靡遺、歷歷在目的文字回溯,把自己又帶回到當初受創的場景,造成二度傷害。在憂鬱狀態底下,人容易鑽牛角尖,一直往負面人事物回想,使得情緒更加低落,而情緒低落以後,又更會往負面回憶裡鑽,形成惡性循環,難以自拔。

即使憂鬱症已經控制平穩,要進行「青少年時期被老師誘姦」這樣沉重的書寫,也最好確認,自己是否從這段創傷回憶走了出來?如果還沒走出,應接受心理專業協助,而非藉由書寫來自我療癒。

書寫創傷回憶的另外一個常見意圖是控訴與報復,亦即藉由影射手法,將加害人的行徑間接公諸於世,台灣文壇先前已有類似作品出現。只是這樣的復仇手段,往往還沒傷人就先傷到自己。

▲憂鬱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自我揭露式的文學創作,易因赤裸真誠的書寫打動讀者而受到歡迎,然而這類書寫最大的副作用,是作者下筆時如果處在情緒風暴之下,什麼都敢寫,一旦情緒平穩之後,看到那些回憶被印成鉛字,卻未必能夠消化。出版社見到這類創作應謹慎辨認,到底是勇敢的自我挖掘,還是尚未學會剎車的創作生手所做的激情演出。真正有文學價值的創作,即使是書寫創傷回憶,都必須在作者身心狀態穩定下才能完成。

作者介紹
沈政男,台大醫學系畢業,雙生涯者(精神科醫師、時事散文家),現為多家媒體專欄作家。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