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雲

失智和正常老化關鍵差異一次看 中醫揭4類穴位按摩助保健

▲▼失智,帕金森氏症,癡呆。(圖/VCG)

▲失智症和老化有所不同。(圖/VCG)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曾任三大醫學中心院長的心臟外科名醫林芳郁證實罹患失智症,震驚各界,有些人擔心健忘是失智前兆,中醫師指出,年紀漸長偶爾會有忘東忘西,屬於正常老化,且不會越來越嚴重;但若是失智,患者可能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與日常生活功能逐漸退化,要特別提高警覺。

中醫診所院長黃上邦說明,年紀漸長,身體器官會逐漸老化,偶爾會忘東忘西,忘了事情只要仔細想想,或是稍微提醒應就可以回想起來,這是正常老化,老化的健忘不會越來越嚴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失智症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黃上邦分析,失智症的特點是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功能逐漸的退化,失智患者的腦部功能會明顯衰退,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及照顧自己的能力,而且忘記的事即使經過提醒也想不起來,彷彿未曾發生。

失智症與正常老化的區別:

老化
・可能突然忘記某事,但事後會想起來。
・若做記憶測試,可能會無法完全記住測試中的物品。

失智
・對於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完全忘記。
・無法記住記憶測試中的物品,甚至完全忘記自己做過測試。

黃上邦也建議,民眾平常可以壓按相關穴位保健,包含頭部穴位如百會穴、神庭穴、本神穴、四神聰穴;臉部穴位如印堂、人中、上廉泉;耳穴如心點、神門;四肢穴道如足三里、豐隆、血海、三陰交、神門穴等。

至於中醫對於失智症照護,可分為內科用藥及針灸治療,黃上邦指出,會依據病人體質及病程進展及退化的程度有所不同。初期主要是延緩腦部的退化以維持認知功能,朝輔助及延緩疾病進展。內科用藥方向朝清熱平肝、健脾祛溼及安神效果之藥方為主。

黃上邦進一步提到,中期的中醫治療用藥朝緩和異常情緒及減少精神症狀,以疏肝解鬱為方向,針灸方面對於控制較差的患者可以加電刺激加強。晚期則以維持正常生活功能及減少嚴重併發症為主,特別要注意吞嚥功能,避免嗆咳而引起吸入性肺炎。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