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鈴聲響就怕!醫曝「電話恐懼症」13種症狀:年輕族群多

憂鬱,沮喪,崩潰,更年期,傷心,難過。(圖/達志/示意圖)

▲不少人有電話恐懼症,在撥打電話前感到焦慮。(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害怕打電話或接電話,可能是「電話恐懼症」作祟!精神科醫師指出,電話恐懼症是一種對於打電話或接電話感到極度焦慮、不安甚至恐懼的心理狀態,在現代社會並不少見,尤其在年輕族群更為普遍,主要症狀可以分成「心理、生理和行為」,會因人而異出現13種表現症狀。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電話恐懼症(Telephobia)並非正式的心理疾病診斷名稱,但它與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有一定的關聯,這種恐懼並非單純的不喜歡打電話,而是當事人會因為要打電話或接電話時出現明顯的焦慮反應,甚至會想盡辦法避免通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研究,大約有76%的年輕人更喜歡用文字溝通而非語音通話,而約20%的人對於打電話有明顯焦慮感。楊聰財說,這種現象在現代社會並不少見,尤其是在習慣使用文字訊息(如簡訊、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體)的年輕族群中更為普遍。

楊聰財指出,電話恐懼症的成因涉及多種因素,包括心理學、環境影響和個人經驗,可能會因為「社交焦慮、害怕尷尬、完美主義傾向、過去負面經驗」等等。

電話恐懼症雖然不是正式的精神疾病,但確實會影響社交、工作和生活品質。楊聰財建議,可透過逐步暴露、行為療法、放鬆技巧和溝通訓練,來幫助減少對電話的焦慮感。

【電話恐懼症主要症狀】

一、心理層面:
1.害怕接到來電或主動打電話
2.在撥打電話前感到焦慮,甚至反覆練習該說的內容。
3.在接到電話後出現腦袋一片空白、不知所措的感覺。
4.逃避需要電話溝通的情境,例如讓別人代為聯絡。
5.接完電話後持續擔心自己說錯話或表現不佳。

二、生理層面:
1.心跳加快、出汗、呼吸急促。
2.胃部不適或噁心。
3.肌肉緊繃,手心冒汗。
4.在電話鈴聲響起時出現強烈的壓力反應。

三、行為層面:
1.儘量使用簡訊、電子郵件或社交媒體來代替通話。
2.看到陌生來電號碼時不接聽,甚至關掉鈴聲。
3.拖延或完全避免需要打電話的事情,如預約醫生、訂餐等。
4.需要事先準備完整的對話內容或列出通話提綱。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