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脂肪肝一旦惡化成肝癌,大多都已是晚期。(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肝癌已經連續44年位居第二名,雖然成因大多來自B肝與C肝患者,但未爆彈其實還有「脂肪肝」。醫師指出,脂肪肝初期症狀因為不明顯,民眾常輕忽,但一旦惡化為肝癌,發現時大多已是晚期,最常見的就是「瘦子不會有脂肪肝、只要抽血指數正常就不會有脂肪肝」等4大迷思。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2023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肝癌已經連續44年位居第二名,而目前台灣男性脂肪肝的比例是女性的2倍,幾乎每3位男性就有1人有脂肪肝,而脂肪肝存在越久罹癌率就越高,但民眾對於脂肪肝的危害仍一知半解。
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指出,脂肪肝會造成肝臟發炎、肝指數上升,並引發肝臟纖維化、肝硬化與肝癌,卻經常被民眾忽視,因此按照流行病學盛行率推估,未來脂肪肝患者恐怕上看600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魏士航根據看診經驗統整最常見的4大常見的脂肪肝迷思,包括「瘦子不會有脂肪肝」、「多吃保肝產品就不會有脂肪肝」、「素食者患有脂肪肝比例較低」、「只要抽血指數正常就不會有脂肪肝」。
魏士航舉例,過去在診間當中就有過一位30歲的女性業務,BMI19,看起來瘦瘦的,但超音波檢測結果竟有輕度脂肪肝,這位患者體重輕只是她肌肉量不足,且長期偏愛澱粉、高糖水果。
碳水化合物與水果中的果糖都是活化肝臟脂質新生的元兇,特別果糖在代謝當中還會產生尿酸,會加速脂質生成,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就算BMI正常,不恰當的飲食習慣,還是會讓人成為四肢瘦瘦卻肚子大大的泡芙人,更是脂肪肝風險往上攀升的關鍵。
另外,不少上班族因為工作壓力大、工時長,把保肝產品當救急仙丹,總覺得吃了就會對肝有「保庇」,但魏士航指出,就曾遇過一名40歲竹科工程師,雖然有吃保肝產品的習慣,但一天三餐外加點心、消夜都少不了高糖的精緻澱粉和飲料,檢查後才發現,不僅早已經是名重度脂肪肝患者,糖化血紅素更高達7.9,確診糖尿病。
另外,針對近年吹起的素食風潮,魏士航也特別提醒,吃素患脂肪肝的機率恐怕比吃葷食還要高,由於素食者大多攝取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果糖,例如米飯、麵食、地瓜、山藥以及水果,飲食不均衡加上蛋白質攝取不足,反倒會讓脂肪肝風險大幅提高,建議素食族可以參考211餐盤降低風險。
至於一般大眾仰賴的抽血檢查,其實僅能判斷肝臟發炎程度並非脂肪堆積程度,要做超音波檢測才是較為有效的方法。魏士航強調,脂肪肝初期症狀因為不明顯,民眾常輕忽,但一旦惡化為肝癌,發現時大多已是晚期,只剩3到6個月的壽命;就算肝不抗議,也會因為代謝變差,提高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與直腸癌的機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