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團圓留意!長者6症狀恐有「憂鬱傾向」 就診率僅十分之一

▲▼老人,孤獨,中年男子。(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中秋團圓注意!長者6症狀恐有「憂鬱傾向」,就診率僅十分之一。(圖/示意圖/pixabay)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研究顯示孤獨會增加憂鬱症狀!中秋佳節將近,董氏基金會提醒,異鄉子女回家陪伴年長者時,除了應關照身體健康,更應留意其心理狀態,包括是否經常悶悶不樂、對原有的活動失去興趣等6大症狀。因長者實際就診率僅十分之一,周邊晚輩應具備辨識能力,感到疑慮時就要有所行動。

2021年1月《柳葉刀精神病學期刊》刊登英國倫敦大學老齡化縱向研究,利用4211位介於50歲至101歲的成人資料進行分析,再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孤獨量表測量孤獨感,並以此建立基準線,在後續六個時間點採用憂鬱量表(CES-D)測量憂鬱分數,調整社會隔離、社會支持與健康相關等干擾因素後,將次要研究結果指標以憂鬱量表進行診斷評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結果發現,基準線時較高的孤獨感評分與較高的憂鬱症症狀嚴重程度評分相關,在1年的隨訪中,與孤獨相關的憂鬱症的人群歸因分數為18% (95% CI 12-24),在最終隨訪時(第八波)則為11% (3-19),代表如果消除孤獨感,11-18%的憂鬱症病例可能會得到預防。

▲老人,看護,老人照護,孤獨死。(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研究指出若消除孤獨感,11-18%的憂鬱症病例可能會得到預防。(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除了上述研究外,許多研究均已證實孤獨與憂鬱症的發生有高度相關。長者實際就診率僅有十分之一,高齡者病痛多,常誤以為心情不好是正常的,又症狀是漸進發生,如出現以下現象時,有可能有憂鬱傾向,須求助專業協助:

1.常抱怨身體疼痛,易出現失眠。
2.悶悶不樂看什麼都不順眼,常常生氣。
3.對原來有興趣的活動失去興趣。
4.易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
5.沒食慾,體重快速減輕
6.感到悲觀,甚至不想活了。

葉雅馨提到,降低孤獨感的作法可依年齡區分,如長者的行動力還不錯,可積極鼓勵與社區鄰里作連結,參與相關的活動;但行動力較弱者,不應勉強去參與活動,容易產生心有餘力而力不足的想法,成為另一種壓力。

周圍的親人或晚輩可透過三個方式來減緩長者的孤獨感,包括將問候長輩頻率拉高,並營造話題讓長輩思考及分享;協助長輩與活動中心聯繫,或代為與鄰居互動以利適時請託;利用家族成員的力量邀請兄弟姊妹或孫子孫女一週問候一次,讓長輩感到被關心,提高關懷的力量。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