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怎麼選?醫「核武vs.傳統飛彈」比喻 3種人打高端很合理

李建璋醫師

李建璋醫師 李建璋醫師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教授/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

▲▼日前運抵台灣的AZ疫苗41萬劑,從5月28日起陸續開打,圖為30日上午許多之前尚未施打的第一類醫護人員前往南港成德區民活動中心施打疫苗,現場排隊人潮大排長龍,COVID-19疫苗,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接種疫苗,副作用,不良反應,群體免疫,法定傳染病,R0值。(圖/記者李毓康攝)

▲要打什麼疫苗,你已經做出選擇了嗎?(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文/李建璋/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

疫苗試驗二期成功,三期有可能失敗的理由,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免疫系統非常精密與複雜,利用現在所有的免疫測量技術無法精準量測疫苗在真實世界的保護力,目前高端的數據我們有好的理由相信它會產生一定的保護力,但是在科學的世界,只有資料是皇帝,科學家都是臣子,揣測皇帝的懿旨傳命令,就要隨時冒著矯詔罪的風險,我還是選擇服膺資料皇帝,一分資料,做一分結論。

高端疫苗的緊急授權引發了很多科學上的討論,其中關鍵的爭論是二期免疫反應與安全性的數據可不可以推論疫苗有效性與安全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端疫苗。(圖/食藥署提供)

▲陳時中表示,高端疫苗預計有50~60萬劑就會開始分配施打。(圖/食藥署提供)

歷史上有一個案例對目前的高端情形深具啟發意義。1990年代,Chiron藥廠開發了一個人類第二型皰疹病毒疫苗,二型皰疹病毒好發在生殖器,目前依舊無藥可治癒。Chiron疫苗使用的技術是和高端一樣的重組蛋白技術。二期試驗顯示人體中和抗體反應良好,但是,三期卻證明對預防二型皰疹病毒感染無效。

這個案例,最有可能失敗的原因是沒有誘發細胞免疫。蛋白質疫苗雖然足以產生抗體免疫,但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細胞免疫。目前還沒有標準化測量或定量對新冠病毒細胞免疫的強度。我們只能在真實的世界,讓打過高端病人去測試是否真的能對抗新冠感染,也是三期的真諦。

因為台灣疫苗取得的困難,全球供應的緊張,加上二期數據對安全性沒有有太大疑慮,所以專家會議最後放行。雖然不確定保護力強弱,讓更多人更找得到疫苗接種,還是大我的最佳利益。我也是還有樂觀的理由,畢竟蛋白質疫苗過去還是有許多成功的案例,目前高端以二期數字推論,應該還是會有一部分保護力。只不過,保護力和免疫記憶性可能沒有核酸疫苗好,需要打多劑的疫苗延長免疫效果。

▲▼台北市政府實行「北捷專案」,10日在新光醫院團隊設置的科教館接種站安排包括站務、行車、清潔及保全人員等捷運第一線工作人員施打疫苗,莫德納疫苗,COVID-19疫苗,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副作用,不良反應,群體免疫,法定傳染病,醫護人員,防護衣,接種率,防疫,疫情。(圖/記者李毓康攝)

▲醫師將核酸疫苗與蛋白質疫苗比喻為「核武」及「傳統飛彈」,各自扮演著不同角色。(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如果把核酸疫苗比喻為核武,蛋白質疫苗比較像是傳統飛彈。有了核武也不代表傳統飛彈沒有角色。核武雖強,產生的周邊破壞性也大,疫苗注射後的免疫反應也強,蛋白質疫苗好處是使用歷史悠久,比較容易掌握安全性。如果老人擔心AZ或是莫德納比較強的免疫反應受不了,就可以選擇考慮高端;另外如果年輕人短期無法排到疫苗,又屬於服務業或是需要出國密集接觸人群的行業,此時先打高端也有合理性,但是不能排除他們日後加打核酸疫苗的選擇。

最後,兒童族群因為得到新冠肺炎都是輕症為主,演變成重症機會微渺,核酸疫苗在人類使用沒超過一年,長期人體安全性還沒確立,選一個保護力可能比較低,但是長期安全性比較確定的疫苗,對兒童族群也是合理的考量。

本文經授權轉自: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