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乾癬性關節炎」不可逆 他從脖子腫痛到腳趾難下床

▲乾癬性關節炎。(圖/公關提供)

▲「乾癬性關節炎」不可逆,病友張先生一度從脖子腫痛到腳趾難下床。(圖/公關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55歲上班族張先生,在20歲時罹患乾癬,到35歲時進展為乾癬性關節炎,從髖部、腰部、頸部關節到手腳關節都腫痛難耐,一度只能躺在床上掙扎。經歷各種治療方式的他,到如今使用針劑生物製劑治療,雖然已好轉許多,然而卻仍感受到關節的腫脹發熱,現只能寄望6月起納入健保給付的口服標靶藥物,幫關節「解封」。

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董事長蔡世滋醫師表示,全台乾癬患者約8~10萬人,其中約有3成的乾癬患者會發生乾癬性關節炎,推估至少超過2萬人為乾癬性關節炎所苦 ;部分患者因受到乾癬皮膚病灶困擾,再加上關節疼痛問題,讓本身較為缺乏自信的病友,生活又再籠罩一層陰霾,關節解封遙遙無期。

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醫師分析健保數據發現台灣的乾癬患者中,罹患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10年來的比例倍增。若未及早發現治療,恐造成骨頭、關節腫脹疼痛甚至變形,導致不可逆的傷害,讓打電腦、滑手機、開瓶罐、扣鈕釦、綁鞋帶等生活中看似簡單的小動作都難以進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乾癬性關節炎。(圖/公關提供)

▲治療乾癬性關節炎的口服標靶藥物,終於在6月納入健保給付。(圖/公關提供)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醫師表示,根據研究,乾癬性關節炎主要侵害人體關節,若不積極治療,2年內有47%的患者會出現不可逆的關節變形問題;然而,有8成患者即便接受了治療,仍感覺到中度以上的疼痛;也有半數病友因對現有治療方式及藥物副作用感到不適,在治療一年後出現換藥需求。

蔡長祐指出,目前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選擇,在初期有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免疫調節劑等選擇,若疾病進展到較嚴重的狀況,則會使用生物製劑針劑。然而,研究發現,約有2成到2成5的患者,在針劑治療時會有不適感,期待能有更便利的治療方式。

國內目前已有最新的口服標靶藥,蔡長祐醫師說明,根據研究,患者在治療2週之後,即可明顯感到疾病緩解;50%的受試者,在治療3個月的時間後,關節腫脹疼痛的症狀明顯改善。這項口服標靶藥物今年六月已經通過健保給付,對患者來說更方便,成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進階療法新選擇。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