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別喝濃茶!礦物質全流失...專家教「5危險級食物」換方式吃

▲▼上班族,社畜,工作,吃飯,狼吞虎嚥,壓力,緊張,抱怨,煩惱,加班。(圖/免費圖庫pakutaso)

▲飲食的方式也會影響身體對礦物質的吸收(圖/翻攝自PAKUTASO免費圖庫)

文/洪泰雄

在目前的社會,吃不飽的問題愈來愈少,吃不對的問題卻愈來愈多,某些不當的飲食模式,恐怕會讓礦物質浪費掉而不自知。例如,愈精緻的東西,愈容易使鉀、鎂、錳流失。又例如,過多的調味料,則會使體內的鉀、鈉含量失衡。因此,「怎麼吃才能吃足礦物質」,成為人人都應該學的重要課題。

1)多喝水,少喝茶,「鐵」吸收會更好

「茶」含有茶多酚,與食物中的「鐵」發生作用後,會減低人體對鐵的吸收率,引起「缺鐵性貧血」。所以,千萬要避免「以茶代水」,如果非喝茶不可,也盡可能別喝太濃的茶。茶多酚會減低鐵質的吸收率,尤其正值生理期的女性,或發育期的兒童與青少年,少喝為妙。

想太多睡不著?中醫師:用它泡茶有助安神、緩解失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茶多酚會影響鐵質吸收。

2)攝取適量的「磷」,保「鈣」有方

大部分的常見食物中都含有「磷」,如牛奶、肉類、魚、穀物、蛋黃、豆類、堅果等,所以,比起「鈣質」,磷比較不容易發生缺乏的現象。適量的「磷」有助於鈣質的吸收與儲藏;過多的「磷」,卻會使鈣質流失。正值發育階段的孩子,磷的攝取量剛剛好就好,補充過度,恐怕會導致鈣質缺乏,反而長不高。

TIPS營養加分

「磷」適中,「鈣」的吸收也多多!「磷」是身體所需量僅次於「鈣」的礦物質。鈣質要吸收,需靠磷推一把:2克的鈣約需1克的磷參與,才能發揮作用-讓骨骼完全成長。這也是發育期能不能「抽高」的關鍵。所以,磷也被稱為「人體增高素」。

3)口味愈重,「鈉」吃得愈多。

「鈉」能協助神經傳導、肌肉收縮與放鬆、體液調節,每人每日約需500毫克,若超過2400毫克,就有害無益。鈉常隱藏於加工、調理食品或調味料中,稍不留意就會過量。根據調查,臺灣人的鈉攝取量,超標嚴重,以小學生為例,平均每人每天吃的鈉高達4000毫克,甚至更多。

▲▼飲食換個方式,礦物質不過量也好吸收。(圖/取自《吃出好體質》)
▲鈉攝取量爆表食物。(圖/取自《吃出好體質》)

過量的鈉與腎臟病、高血壓、中風等疾病年輕化的趨勢,絲毫脫不了關係。為預防心血管疾病、肌肉及能量代謝等問題,除了要避免重鹹重口味,還要多吃蔬果、多喝水,並養成運動習慣,增加代謝。

▲節食加上慢跑讓你越跑越胖還老化? 有氧運動也有黑暗面。(圖/Pixabay)

▲養成養成運動的習慣,亦能協助體內代謝多餘的鈉。(圖/取自pixabay免費圖庫)

本文摘自《吃出好體質》/洪泰雄 臺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兼任講師/新手父母出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