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雲

「在宅急症照護」2面向擴大適應症 石崇良揭規劃:拚年底實施

▲▼健保署長石崇良。(圖/記者洪巧藍攝)

▲健保署長石崇良出席健保署與扶輪社合作備忘錄(MOU)簽署活動,壯大偏鄉地區遠距醫療服務。(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健保署去年7月1日起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ACAH)」,讓行動不便、失能個案若有肺炎、尿路感染等3類感染急症可以在家接受治療。健保署長石崇良今(4)日宣布將拚今年底擴大辦理,讓所有感染症都可以在宅治療,估計約5~7萬人次受惠,另居家安寧急症照護也將納入,除了讓患者可以免於就醫奔波之苦,也有助於釋出醫院病床給急重患者使用,緩解急診壅塞。

台灣在宅急症照護(Acute Care at Home, ACAH)推行滿一週年,盼提供「住院的替代服務」,增加醫療體系韌性,並減少居家失能或機構住民因急症往返醫院的負擔,台灣在宅醫療學會與奇美醫院日前聯合主辦「在宅急症照護一週年:ACAH 與 OPAT 的對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會中公布健保署最新數據,截至2025年5月31日,ACAH計畫已核定174個團隊、789家醫療院所參與。在約近3000例的收案個案中,75歲以上的高齡長者佔70%,且78%的個案巴氏量表分數小於20分(完全依賴),顯示主要服務對象為行動不便、失能者。

數據顯示,收案適應症以尿路感染(49%)最多,其次為肺炎(37%)和軟組織感染(14%)。平均照護天數顯著低於全國平均,例如肺炎平均7.9天,尿路感染和軟組織感染均為6.2天,整體平均僅6.9天,遠低於全國平均住院天數12天,成效斐然;個案結案後3天或14天內再轉往急診的比例僅5%,證明了計畫在確保照護品質方面的成功。

石崇良今日出席活動受訪談及ACAH後續規劃,他先表示,健保已通過「門診靜脈抗生素注射(OPAT)」相關給付,希望讓部分感染症患者從住院轉門診接受治療,今年8月實施,這是針對較年輕、具有行動能力的感染症個案,除增添便利性,也讓醫院病房利用更有效率。

另一方面,在宅醫療也要擴大辦理感染症治療,石崇良說,去年實施時針對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等三類患者,接下來則希望比照OPAT擴大至所有感染症都可以在家治療,但是不同於OPAT論日計酬,ACAH則採包裹式給付,所以相關給付方案還要討論,預計9月送入共擬會議,希望11月、12月就可以推行。

石崇良指出,目前健保居診計畫收案約8萬人、長照機構巡診服務約12萬人,合計約有20萬人,其中每3至4人會有1人因為感染住院,推估新制受惠者約5~7萬人。

在宅醫療除感染症照護,健保署也同步規劃將居家安寧的急症進行全面涵蓋,石崇良說,因為安寧照護不僅是感染給抗生素,還有包含癌症末期出現的營養問題、惡病質、疼痛控制等,希望能讓個案全程在家中接受治療。

此外,健保署也規劃明年起還將進一步推動早期出院,讓患者在家中、機構中接續照顧,把病床留給重症個案。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