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萬玟伶/綜合報導
近年來在台灣,因掉髮問題求助門診的民眾逐年攀升,不少人擔心髮量會影響職場形象與人際關係,積極尋求預防掉髮的解方。不過,除了遺傳與年齡,日本最新研究竟指出,飲食習慣也可能讓人髮量堪憂。
根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長期攝取高脂食物導致肥胖,竟同步也會影響毛髮的生成機制,增加掉髮風險。研究團隊以老鼠進行實驗,觀察高脂飲食對毛囊幹細胞的影響,發現脂肪過多會讓原本應該長毛的細胞「跑錯棚」,變成皮膚細胞,導致禿頭問題加劇。
毛髮的生成,主要仰賴皮膚中的「毛囊幹細胞」轉化成毛母細胞。然而,年齡增長會讓這些幹細胞逐漸轉化成表皮細胞,造成毛髮減少的現象。過去曾有流行病學研究推測肥胖與禿頭之間的關聯,但一直無法釐清背後機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團隊進一步實驗發現,當老年老鼠長期餵食高脂肪飼料,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出現毛髮明顯稀疏的情況。相對而言,年輕老鼠雖同樣採高脂飲食,但需數個月才出現類似現象。比較不同飲食組別的皮膚組織後,科學家發現高脂組的毛囊幹細胞會大量轉化為表皮等其他組織,毛髮生成區明顯萎縮。
更深入的分析指出,幹細胞內的脂質累積,會抑制原本能促進毛髮生成的訊號傳遞機制,導致細胞無法正常啟動生髮功能。這一機制與單純老化導致的掉髮不同,但若兩者疊加,禿頭進展恐怕更加迅速。
針對這項研究,負責人之一、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西村榮美表示,「基本上,避免肥胖仍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不過我們也希望持續針對其他治療或預防方式展開研究。」
這篇研究成果已於6月24日正式刊登在英國知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讀者迴響